下列實驗操作一定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 實驗目的 | 實驗操作 |
A | 檢驗氧氣 | 將帶火星的木條靠近集氣瓶瓶口 |
B | 鑒別H2和CH4 | 分別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燒杯 |
C | 檢驗CO2中含有的少量CO | 將氣體點燃 |
D | 比較Zn、Cu、Ag的金屬活動性 | 將Zn和Ag分別放入CuSO4溶液中 |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A、檢驗氧氣時要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錯誤; B、H2和CH4燃燒后都有水生成,錯誤; C、較多的二氧化碳中含有的少量的一氧化碳氣體不能點燃,錯誤; D、鋅可以與硫酸銅反應置換出銅,說明鋅比銅活潑,銀不能把銅置換出來,說明銀沒有銅活潑,正確。故選D。下圖所示裝置可用于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實驗前在集氣瓶內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記號。下列有關該實驗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實驗前要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B. 紅磷熄滅后應立刻打開彈簧夾
C. 最終瓶中剩余的氣體是純凈的氮氣
D. 實驗時,只取用極少量紅磷,可減少污染且不影響實驗結果
查看答案現代社會對能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下列圖示中,不是利用環保新能源發電的是( )
A.太陽能發電 B.風力發電 C.潮汐和海風發電 D.火力發電
查看答案下列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A. S+O2SO2↑
B. Cu+2HCl=CuCl2+H2↑
C. 2Al+3CuSO4=Al2(SO4)3+3Cu
D. 2Fe+6HCl=2FeCl3+3H2↑
查看答案鎂有“國防金屬”的美譽。在元素周期表中,鎂元素的信息如下圖所示,對圖中信息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鎂為金屬元素 B. 核外電子數為12
C. 元素符號為Mg D. 鎂原子的質量為24.31g
查看答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爆炸一定伴隨化學變化
B. 古籍圖書、重要檔案等著火,最好使用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
C. 水基型滅火器滅火原理是可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
D. “釜底抽薪”的滅火原理是隔絕可燃物與氧氣接觸
查看答案 試題屬性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湖南省邵陽市畢業學業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圖是某同學探究燃燒條件的改進裝置,往燒杯中加入下列哪種物質,不能引起白磷燃燒
A. 硝酸銨 B. 氫氧化鈉 C. 生石灰 D. 濃硫酸
A 【解析】硝酸銨溶于水溫度降低,溫度不能達到白磷的著火點,故不能燃燒;氫氧化鈉、生石灰和濃硫酸溶于水都放出熱量,故白磷可以燃燒,故選A。碳可以與濃硫酸在加熱的條件下發生如下反應:C+2H2SO4(濃)=CO2+2X+2H2O其中X的化
學式為( )
A. O2 B. SO2 C. SO3 D. H2S
查看答案下列試劑能將稀鹽酸、氯化鈉溶液、澄清石灰水三種溶液一步鑒別出來的是
A. 稀硫酸 B. 二氧化碳 C. 碳酸鈉 D. 酚酞溶液
查看答案在“粗鹽難溶性雜質的去除”實驗中,操作步驟為:溶解、過濾、蒸發、計算產率。下列各步驟中的一些做法正確的是
A.溶【解析】
用玻璃棒攪拌以加速溶解 B.過濾:直接將粗鹽水倒入漏斗中
C.蒸發:等蒸發皿中水分蒸干便停止加熱 D.計算產率:將精鹽直接轉移到天平的托盤上稱量
查看答案要除去下列物質中的少量雜質(括號內物質為雜質),所選試劑不正確的是( )
A.NaOH (Na2CO3):鹽酸 B.CO2 (O2):灼熱的銅粉
C.CO (CO2):氫氧化鈉溶液 D.O2 (H2O):濃硫酸
查看答案下圖為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 用過量的紅磷進行實驗 B. 紅磷點燃后,迅速伸入瓶中并塞緊橡皮塞
C. 紅磷熄滅后,立即打開止水夾 D. 不能用木炭代替紅磷進行實驗
查看答案 試題屬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東臺市第七聯盟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圖是甲、乙、丙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將三種物質的溶液從t2℃降至t1℃,析出晶體最多的是甲物質
B. P點表示甲、丙兩種物質的飽和溶液質量相等
C. t1℃時,甲物質的飽和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1:4
D. t2℃時,甲、乙、丙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t1℃至時所得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大小是乙>甲=丙
C 【解析】A、沒有指明是等質量的飽和溶液,無法比較三種物質的溶液從t2℃降至t1℃,析出晶體的質量,錯誤;B、P點表示t2℃甲、丙的溶解度相等,是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相等,不能表示表示甲、丙的飽和溶液質量相等,錯誤;C、t1℃時,甲的溶解度為25g,甲的飽和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比為25g:100g=1:4,正確; D、分別將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從t2℃降溫至t1℃時,甲和乙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除去下列物質中混有的少量雜質(括號內為雜質),擬定的實驗方案不可行的是 ( )
A. NaCl溶液(MgCl2)﹣加入適量的NaOH溶液
B. 氧氣(水蒸氣)﹣通過裝有足量固體氫氧化鈉的干燥管
C. CaO固體(CaCO3)﹣高溫充分煅燒
D. 二氧化碳(氯化氫氣體)﹣依次通過足量的NaOH溶液和濃硫酸
查看答案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呈無色的離子組是:
A.Na+、Fe3+、NO3-、Cl- B.Ba2+、NH4+、SO42-、OH-
C.Ag+、H+、Cl-、NO3- D.H+、Na+、NO3-、SO42-
查看答案下列鑒別方法可行的是
A. 用燃著的木條鑒別CO2和N2 B. 用水鑒別NaOH固體和CaCO3固體
C. 用酚酞試液鑒別稀鹽酸和氯化鈉溶液 D. 用Na2CO3溶液鑒別稀鹽酸和稀硫酸
查看答案下列關于實驗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 )
A. 灼燃棉紗線,有燒焦的羽毛味
B. 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氣體
C. 打開盛有濃鹽酸的試劑瓶蓋,瓶口出現白霧
D. 將尿素[CO(NH2)2]與熟石灰混合研磨,聞到氨味
查看答案以下是某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有關該反應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該反應中丙與丁的分子個數比為4:1 B. 該反應屬于化合反應
C. 該反應前后原子的數目發生改變 D. 該反應沒有單質生成
查看答案 試題屬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北京一零一中學2018屆九年級3月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小然同學設計探究分子運動的實驗如圖,請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題:
(1)滴入適量濃氨水后,觀察到酚酞試紙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放入少量生石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試寫出發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
變紅 氨水顯堿性,氨分子在不停運動 提供熱量,加快分子的運動速率 CaO+H2O===Ca(OH)2 【解析】(1)濃氨水屬于堿,能使酚酞試紙變紅,因為氨水顯堿性,氨分子在不停運動 。(2)生石灰與水反應放出大量的熱, 提供熱量,加快分子的運動速率,CaO+H2O===Ca(OH)2有關金屬的性質。
I. 把一定質量的鋅粉投入到硫酸亞鐵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A中,充分攪拌,過濾。回答下列問題。
(1)若向濾渣C中加入適量稀硫酸,有氣體生成。濾渣C中一定有____________,濾液B中除水外,一定有___________。
(2)若向溶液A中加入過量的鋅粉,寫出向濾渣C中加入足量硫酸,發生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
II. 為了驗證金屬活動性強弱和驗證質量守恒定律,同學們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
(1)利用實驗一和實驗二,既能驗證銅、鋅金屬活動性強弱,同時能驗證質量守恒定律,則溶液A可以是_________(填序號)。
a. 稀硫酸 b. 硝酸銀溶液 c. 氯化亞鐵溶液 d. 硫酸鋅溶液 e. 硫酸銅溶液
(2)利用以上試劑設計反應,驗證銅和銀的金屬活動性,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現象為_________。
III. 某同學為了探究鐵釘生銹條件,設計了如下實驗。
序號 | ① | ② | ③ | ④ |
實驗內容 | ||||
實驗現象 | 鐵釘無明顯變化 | 鐵釘生銹 | 鐵釘無明顯變化 | 鐵釘生銹 |
(1)通過實驗①、②對比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
(2)實驗④中,一段時間后,觀察到U型管左側液面_________(填“上升”、“不變”或“下降”),原因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研究燃燒現象,小明進行了下列活動。
(1)活動1:點燃蠟燭后,電子秤示數逐漸減小。蠟燭燃燒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總質量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燒掉的蠟燭的質量。該反應______(填“是”或“否”)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2)活動2: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燒的蠟燭,并使杯口始終浸沒在水中,可觀察到____________。
(3)活動3:蠟燭熄滅,說明二氧化碳所具有的性質的是____________;上層脫脂棉燃燒,說明二氧化碳與過氧化鈉(Na2O2)發生了放熱反應,并產生了一種氣體,該氣體是____________。
(4)活動4:小明將點燃的火柴豎直向上放置(火焰在上方,火柴梗在下方),火焰很快就熄滅了,這是因為____________。
(5)活動5:小明采取以下實驗操作步驟驗證可燃物燃燒的兩個條件,則實驗操作順序應為____________(每步僅可選用一次)。
A. 通入N2 B. 通入O2 C. 點燃酒精燈
查看答案實驗小組同學在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并驗證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1)實驗室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應選用的裝置是________(填序號);收集二氧化碳時,檢驗集氣瓶中已收集滿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_______。
(2)資料: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取一朵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將小花的一半用水噴濕,放入裝置C中,可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此現象說明CO2能和水反應生成酸。
查看答案實驗小組同學在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并驗證氧氣的化學性質。
(1)圖A是小瑛同學進行“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發生裝置。該裝置有一處明顯錯誤,為使裝置正確,她應調節的旋鈕是_________(填序號),調整正確后,A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圖B是木炭在氧氣中燃燒,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進一步證明木炭與氧氣發生了化學反應,應繼續進行的實驗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利用燃煤煙氣生產Na2SO4和化工原料乙烯(C2H4)的工藝流程如下:
(1)Na2SO4制備裝置中,參加反應的物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a2SO4制備裝置中,反應前后化合價發生改變的元素是____________。
(3)乙烯制備裝置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試題屬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北京一零一中學2018屆九年級3月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科學探究題
初三同學們參觀了汽車博物館,感受到汽車產業的發展與能源環境密不可分。
(1)煤、天然氣和_______通常稱為化石燃料。充分燃燒1 kg天然氣和煤所產生的CO2和SO2氣體的質量如下圖所示,根據下圖分析,你能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___(寫一條即可)。
(2)為了減少污染,會采用污染較小的化石燃料代替汽油:有些汽車采用壓縮天然氣(CNG)作為燃料,天然氣中主要成分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液化石油氣(LPG)也可作為汽車用燃料,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丁烯等,因此液化石油氣屬于___________(“純凈物”或“混合物”)。
(3)人類正在開發和使用新能源,如潮汐能、氫能等。貯氫合金用于氫動力汽車的試驗己獲成功,氫化鎂(MgH2)是一種貯氫合金,可以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鎂和氫氣,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目前汽車金屬外殼主要材質是鋼鐵,工業上高爐煉鐵的反應原理是__________,用含氧化鐵80%的礦石200t,理論上可以煉出金屬鐵________t。
(5)高級跑車會采用金屬鋁制作成車體外殼,鋁制品都有很好的抗腐蝕性,原因是:________(用化學反應方程式表示)。
石油 煤燃燒產生的氣體更易導致酸雨,天然氣燃燒對環境影響較小 CH4+2O2 2H2O+CO2 混合物 MgH2+2 H2O=Mg(OH)2+2H2↑ 3CO+Fe2O3 2Fe+3CO2 112 4Al+3O2=2Al2O3 【解析】(1)煤、天然氣和石油通常稱為化石燃料;由圖可知,煤燃燒產生的氣體更易導致酸雨,天然氣燃燒對環境影響較小; (2)甲烷與氧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應方...用扇子扇煤爐火焰,越扇越旺,原因是___________;而用扇子扇蠟燭火焰,一扇就滅,原因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下列4個圖像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是
A | B | C | D |
向盛有一定量的H2O2溶液的燒杯中加入MnO2 | 向盛有一定量碳酸鈣粉末的燒杯中加入稀鹽酸 | 向等質量的鎂、鐵兩種金屬,分別放入同濃度的稀硫酸 | 引燃密閉集氣瓶中的木炭 |
下列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方案是
A.探究反應物接觸面積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 B.驗證二氧化碳能與水發生反應 | C.探究反應物濃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 D.探究燃燒時溫度是否需要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白磷著火點:40℃) |
下圖實驗裝置被稱為“人工樹葉”。產物C3H8O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可用作燃料。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C3H8O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3:8
B. 該裝置的總反應屬于化合反應
C. 此反應中消耗3個CO2分子,就產生5個O2分子
D. 該裝置被稱為“人工樹葉”的主要原因是模擬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查看答案下列實驗操作一定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 實驗目的 | 實驗操作 |
A | 檢驗氧氣 | 將帶火星的木條靠近集氣瓶瓶口 |
B | 鑒別H2和CH4 | 分別點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燒杯 |
C | 檢驗CO2中含有的少量CO | 將氣體點燃 |
D | 比較Zn、Cu、Ag的金屬活動性 | 將Zn和Ag分別放入CuSO4溶液中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試題屬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北京一零一中學2018屆九年級3月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爆炸一定伴隨化學變化
B. 古籍圖書、重要檔案等著火,最好使用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
C. 水基型滅火器滅火原理是可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
D. “釜底抽薪”的滅火原理是隔絕可燃物與氧氣接觸
B 【解析】A、不一定有化學變化,比如汽車輪胎的爆炸就是物理變化,錯誤; B、圖書、重要檔案等著火,最好使用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正確; C、水基型滅火器滅火原理是隔絕氧氣,錯誤; D、“釜底抽薪”的滅火原理是隔離可燃物,錯誤。故選B。 【點睛】 判斷化學變化的唯一標準是看是否有新物質的生成,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是物理變化,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是化學變化。 ...下圖是小凡用手勢OK表示初中常見化學反應中用不同物質生成水的方法,要求手指上的物質分別通過某種反應的基本類型直接生成水(如圖中的H2O2、O2)則物質X一定不是下列物質中的
A. H2 B. H2CO3 C. CH4 D. CuO
查看答案下列化學符號表示正確的是
A. 氧化鐵 FeO B. 2個氫原子 H2
C. 鈣離子 Ca+2 D. 錳酸鉀K2MnO4
查看答案用微觀示意圖表示空氣的主要成分(已知在同溫同壓下,氣體的體積之比等于分子個數之比),下圖中最合理的是
A B C D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在加壓條件下,40 m3的石油氣可以裝入0.04 m3的鋼瓶中,這說明
A. 分子之間有間隔 B. 分子由原子構成
C. 分子的質量很小 D. 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查看答案下列關于甲醛(CH2O)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甲醛由4個原子構成
B. 1個甲醛分子中含有1個水分子
C. 甲醛中碳、氫元素質量比為1:2
D. 甲醛由三種元素組成
查看答案 試題屬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北京一零一中學2018屆九年級3月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物質的用途中,主要利用了其物理性質的是
A.氧氣用于切割金屬 B.干冰用于制冷劑
C.酒精可用作燃料 D.焦炭可用于煉鐵
B 【解析】 試題分析:氧氣用于切割金屬,是利用氧氣具有助燃性的性質;干冰用于制冷劑是因為干冰升華要吸收大量的熱;酒精可用作燃料是因為酒精具有可燃性;焦炭可用于煉鐵是因為它具有還原性。故選B。 考點:物質的性質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A. 用完酒精燈后,用嘴立即吹滅
B. 加熱后的試管,立即用冷水沖洗干凈
C. 加熱時試管內液體體積不超過試管容積的1/3
D. 使用試管加熱任何試劑,試管口都應略向下傾斜
查看答案銅絲常用于制作電線,主要是因為銅具有
A. 導熱性 B. 導電性 C. 密度較大 D. 抗腐蝕性
查看答案決定元素種類的是
A. 核外電子數 B. 中子數 C. 質子數 D. 最外層電子數
查看答案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
A. 鋁 B. 硅 C. 氧 D. 鐵
查看答案化學興趣小組對某品牌牙膏中碳酸鈣含量進行以下探究。該牙膏摩擦劑主要由碳酸鈣、氫氧化鋁組成,其他成分遇到鹽酸時無氣體生成。現利用下圖所示裝置(圖中夾持儀器略去)進行實驗,充分反應后,測定B中生成的BaCO3沉淀質量,以確定碳酸鈣的質量分數。請回答下列問題。(已知:堿石灰固體的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燒堿)
(1)裝置A中牙膏樣品放置在_______(填儀器名稱)中,鹽酸放置在裝置______(填儀器名稱)中,A中至少發生___(填數字)個反應,寫出其中一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
(2)若測定值比實際值小,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裝置A中水蒸氣、HCl等進入裝置B中
b.裝置A中CO2未完全進入裝置B
c.CO2氣流速度太快導致Ba(OH)2未完全吸收
d.鹽酸未滴加過量
(3)為減少誤差,現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①在A、B之間增加一個裝有_____(填化學式)溶液的洗氣瓶,它的作用是___;
②若將裝置B中的長導管下方增加一個多孔球泡,作用是___;
③若將裝置A的前面再增加一個鼓入氮氣的裝置,目的是_____________;
④若在裝置B的后面再增加一個裝有堿石灰固體的干燥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4)準確稱取三份各16.00g的樣品,進行測定,測得BaCO3質量分別為3.96g、3.92g、3.94g。請計算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寫出計算過程)_______
(5)某同學利用上述方法測定牙膏中鈣元素的質量分數。小李同學認為即使即使排除實驗儀器和操作的影響,上述測定的結果仍有可能偏小,理由是:
_______。
查看答案 試題屬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河南省周口市西華縣2018屆九年級第一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四個圖像分別與選項中的操作相對應,其中合理的是
A. 向鹽酸中滴入NaOH溶液
B. 將水通電電解一段時間
C. 加熱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取O2
D. 向FeCl3和H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
B 【解析】A、向鹽酸中滴入NaOH溶液,溶液的pH值應該從小于7逐漸增大到7,然后大于7,故A錯誤;B、水在通電的條件下生成氫氣和氧氣,正氧負氫,體積比是1:2,故B正確;C、氯酸鉀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加熱生成氯化鉀和氧氣,固體質量逐漸減小,二氧化錳的質量分數逐漸增大,然后不變,故C錯誤;D、向FeCl3和H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氫氧化鈉會先與硝酸反應,然后再與氯化鐵反應,...下列各組物質,能在pH=1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形成無色溶液的是( )
A.NaNO3HCl Na2SO4 B.NaNO3 NaCl CuSO4
C.NaCl Na2SO4Na2CO3 D.NaOH BaCl2 Na2SO4
查看答案[2017·河南]硝酸銅受熱分解會產生一種污染空氣的有毒氣體,該氣體可能是
A. N2 B. NO2
C. NH3 D. SO2
查看答案在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這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中,元素化合價一定發生改變的有
A. 4種 B. 3種 C. 2種 D. 1種
查看答案下列滅火方法中,與“吹滅蠟燭”的滅火原理相同的是
A. 用高壓水槍滅火 B. 用鍋蓋蓋滅著火的油鍋
C. 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滅火 D. 森林著火時砍掉旁邊的樹木形成隔離帶
查看答案分類法是化學研究的重要方法。以下分類不正確的是
A. 合金:生鐵、青銅、硬鋁 B. 氧化物: 水、二氧化錳、五氧化二磷
C. 堿: 純堿、生石灰、苛性鈉 D. 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膠、合成纖維
查看答案 試題屬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甘肅省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1996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于發現C60有重大貢獻的三位科學家,現在C70也已制得。下列關于C70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C70是一種化合物
B. C70這種物質是由碳原子構成的
C. C70屬于單質
D. C70的相對分子質量是840g
C 【解析】A、C70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故不可能是化合物,錯誤; B、C70這種物質是由C70分子構成的,錯誤; C、C70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是單質,正確; D、相對分子質量不能帶g,錯誤;關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都是無色有毒的氣體
B. 都是氧化物,都能與氫氧化鈣溶液反應
C. 都能溶于水,并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D. 都能用碳和氧氣反應制得
查看答案將N2、CO、CO2 的混合氣體依次通入足量石灰水和灼熱CuO后,冷卻至室溫,剩余氣體是 ( )
A. N2、CO B. N2 C. CO2 D. N2、CO2
查看答案在一個密閉容器內有A、B、C、D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物質 | A | B | C | D |
反應前質量/g | 4 | 6 | 111 | 4 |
反應后質量/g | 待測 | 15 | 0 | 84 |
A. 密閉容器中發生的化學變化屬于化合反應
B. 密閉容器中發生的化學變化屬于分解反應
C. 該反應中A、B、C、D四種物質(參加反應或生成)的質量比為26∶9∶111∶80
D. 反應后密閉容器中A的質量為22 g
查看答案如果要除去一氧化碳氣體中混有的少量二氧化碳,應該采用的方法是( )
A. 把混合氣體點燃
B. 把混合氣體通過足量的石灰水
C. 把混合氣體通過灼熱的CuO粉末
D. 把混合氣體由一個容器傾倒到另一個容器里
查看答案鑒別CO、CO2兩種氣體,不可行的方法是( )
A. 將氣體分別通入澄清石灰水 B. 將氣體分別通入石蕊試液
C. 往兩種氣體中加入活的小害蟲 D. 將氣體分別通過灼熱的氧化銅
查看答案 試題屬性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