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中含有的茶氨酸(C7H14O3N2)可以降低血壓、提高記憶力、保護神經細胞等。下列有關茶氨酸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茶氨酸由C、H、O、N四種元素組成
B.每個茶氨酸分子含有26個原子
C.茶氨酸中碳元素與氫元素的質量比為6︰1
D.茶氨酸中含有N2分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托盤天平是利用杠桿原理制造的一種稱量儀器。如果僅用一個20g的砝碼取19.5g的食鹽,現有如下操作步驟,正確的稱量方法是 ( )
①在天平兩邊托盤上各放一張質量、大小相同的白紙 ②將20g砝碼放在左盤 ③將20g砝碼放在右盤 ④將游碼撥至0.5g處 ⑤在右盤添加食鹽至天平平衡 ⑥在左盤添加食鹽至天平平衡
A.②④⑤ B.③④⑥ C.①③④⑥ D.①②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校化學興趣小組就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進行了分組實驗探究。
Ⅰ組:(1)Ⅰ組同學討論后認為,選擇的藥品既要能消耗氧氣,又不會跟空氣中的其他成分反應而且生成物為固體。他們應該選擇_________(填序號),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氣,藥品的用量應保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蠟燭 B.紅磷 C.鐵絲 D.木炭
(2)小組同學共同設計右圖所示的兩套裝置,你認為合理的是______(填序號)。為了確保實驗的成功,在
裝藥品之前應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討論的基礎上,他們分組進行了實驗。
【數據分析】實驗結束后,整理數據如下:(注:集氣瓶容積為100 mL)
組別 | 1 | 2 | 3 | 4 | 5 | 6 |
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mL | 20 | 21 | 19 | 20 | 22 | 19 |
(4)通過對實驗結果的交流,大多數同學都驗證出氧氣約占空氣體積的_________。
Ⅱ組:Ⅱ組同學發現Ⅰ組實驗可能產生實驗誤差,對實驗進行了改進,下圖是Ⅱ組同學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的兩套裝置圖,請結合圖示回答有關問題。
(1)根據下表提供的實驗數據,完成下表
硬質玻璃管中空氣的體積 | 反應前注射器中空氣體積 | 反應后注射器中氣體體積 | 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
15mL | 15mL | 9mL |
|
(2)裝置中氣球的作用是 。
(3) 裝置一和裝置二中氣球的位置不同, (填“裝置一”或“裝置二”)更合理,理由是 。
(4) 如何檢查該裝置的氣密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①Ba、Mg、Si、Sn ②CO2、CuO、P2O5、H2O ③液氧、糖水、加碘食鹽、空氣三組物質中,各有一種物質在分類上與組內其它物質不同,這三種物質分別是
A.Ba、CO2、糖水 B.Si、CuO、液氧
C.Sn、CuO、液氧 D.Mg、H2O、加碘食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構建知識網絡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右圖是關于E物質的知識網絡,E物質是海洋中最多的一種物質,C物質的組成元素與E完全相同,D物質存在于汽水中,B物質是一種單質,具有助燃性;A物質組成元素中含有金屬元素(注意:反應條件、部分反應物和生成物沒有給出)。
⑴ 寫出C和D的名稱:
C為 D為
⑵ A轉化為E的符號表達式 ;
⑶ E轉化為B的符號表達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現象中包含發光、發熱現象,許多物質燃燒時都伴隨有發光、發熱的現象,明月同學認為有發光、發熱現象的變化不一定都是化學變化,整個學習小組對此展開了討論驗證。
【提出問題】有發光、發熱現象的變化都是化學變化嗎?
【猜想一】都是化學變化
【猜想二】不一定都是化學變化
【驗證過程】
(1)將干冷的燒杯罩在蠟燭燃燒的火焰上,觀察到:
a.燒杯內壁上出現水珠;
b.手摸燒杯有 的感覺;
c.蠟燭火焰逐漸變小至熄滅。
分析:蠟燭燃燒生成新物質的名稱是 ,蠟燭燃燒為 變化。
(2)觀察白熾燈(燈絲為鎢絲)
通電前 | 通電中 | 通電后 |
燈絲為銀 白色固體 | 發出白光,手摸燈 泡感覺_________ | 燈絲為銀 白色固體 |
分析:通電前后,燈絲本身沒有發生變化,燈泡通電發光、發熱屬于 變化。
【結論】猜想 (填“一”或“二”)正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霧霾天氣一度籠罩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多地PM2.5指數直逼最大值,下列行為不利于霧霾天氣治理的是( )
A.以步代車 B.風力發電 C.焚燒垃圾 D.植樹造林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