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 稱取氫氧化鈉固體 | |
B. | ![]() 探究空氣中氧氣體積分數 | |
C. | ![]() 驗證CO2 密度比空氣大且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 |
D. | ![]() 收集H2 |
分析 A、根據托盤天平的使用方法、氫氧化鈉的性質考慮;
B、根據木炭燃燒后生成物的狀態判斷;
C、根據高低蠟燭熄滅的順序可判斷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
D、根據收集氣體的方法考慮.
解答 解:A、托盤天平使用時應左邊放物體,右邊放砝碼,氫氧化鈉具有腐蝕性,稱取氫氧化鈉固體,應放在燒杯中,故A能達到實驗目的;
B、木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雖然消耗了氧氣,但生成了二氧化碳氣體,不能形成準確的氣壓差,所以不能測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故B不能達到實驗目的;
C、通過傾倒二氧化碳氣體,下層蠟燭先熄滅,上層后熄滅,能說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能使蠟燭熄滅說明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燒也不支持燃燒,故C能達到實驗目的;
D、氫氣的密度比空密度小,用該裝置可以收集氫氣,注意“短進長出”,故D能達到實驗目的.
故選B.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學會用實驗探究物質的性質或變化規律的方法和技巧.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硬水通過蒸餾可以軟化 | |
B. | 用過濾的方法除去海水中的難溶性物質 | |
C. | 水在直流電的作用下變成氫氣和氧氣 | |
D. | 渾濁的水加明礬得到凈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解釋或結論 | |
步驟1 | 取A、B兩袋相同的“暖寶寶”,A袋打開外袋取出內袋;B袋不打開外袋,放置在同樣的環境中 | A袋“暖寶寶”溫度很快上升; AB袋溫度沒有明顯變化 | “暖寶寶”發熱是由于袋內物質與 氧氣接觸. |
步驟2 | 一天后,從上述A、B兩袋中各取少量袋內物質于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適量稀鹽酸 | A袋內物質部分溶解,溶液呈黃色;B袋內物質部分溶解,產生氣體,溶液變成淺綠色.(已知:FeCl3溶液呈黃色) | A袋內物質中的鐵已經轉化為氧化鐵; B袋內該物質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Fe+2HCl=FeCl2+H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③④ | D. | ②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