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開始生產和使用鐵器。工業上煉鐵的原理是利用一氧化碳和氧化鐵的反應。某化學興趣小組利用下圖裝置進行實驗探究,請按要求填空:
(1)寫出CO還原Fe2O3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中盛澄清石灰水的試管中可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3)右邊導氣管口放置點燃的酒精燈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實驗開始時要先通入CO,把裝置中的空氣排盡后再加熱,以防發生爆炸。檢驗裝置中的空氣已排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CO+Fe2O32Fe+3CO2;(2)石灰水變渾濁;(3)燃燒多余的CO(或消除CO對空氣的污染);(4)在右端導氣管口用排水法收集一試管氣體,移近火焰,若發出輕微的爆鳴聲,證明空氣已經排盡。
【解析】
試題分析:(1)一氧化碳在高溫條件下將氧化鐵還原成鐵,反應的方程式是:3CO+Fe2O32Fe+3CO2;
(2)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氣體,二氧化碳氣體能與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所以,觀察到的現象是石灰水變渾濁;
(3)由于一氧化碳是有毒的氣體,不能直接釋放到空氣中,故點燃酒精燈的目的是燃燒多余的CO;
(4)根據一氧化碳是可燃性的氣體,與空氣或氧氣的混合氣體點燃時易發生爆炸。檢驗裝置中的空氣已排盡的方法是:在右端導氣管口用排水法收集一試管氣體,移近火焰,若發出輕微的爆鳴聲,證明空氣已經排盡。
考點: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鐵;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福建省永定縣坎市初三上學期期末模擬(2)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一密閉的容器內有X、Y、Z、Q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反應一定時間,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表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Y一定作催化劑 B.完全反應后,Y變為0g
C.Z、Q在反應中的質量比為2:3 D.該反應是分解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省初三12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人們在生活和生產中為了防止事故發生,常需要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做法不屬于安全措施的是
A.加油站、面粉廠附近嚴禁煙火
B.進入久未開啟的菜窖前,先做燈火實驗
C.夜晚發現煤氣泄漏立即開燈檢查
D.嚴禁旅客攜帶易燃、易爆物品乘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省初三上學期12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為了測定液化氣中丙烷(C3H8)在氧氣不足時的燃燒產物,將一定量的丙烷和氧氣置于一個封閉的容器中引燃,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表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物質 | 丙烷 | 氧氣 | 水 | 二氧化碳 | X |
反應前質量/g | 4.4 | 12.8 | 0 | 0 | 0 |
反應后質量/g | 0 | 0 | 7.2 | 4.4 | a |
A.表中a的值為5.6 B.X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C.X可能含有氫元素 D.X只含碳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省初三上學期12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正確的實驗操作對實驗結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圖所示的化學實驗基本操作中,錯誤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貴州省遵義市初三上學期第三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生活離不開水。凈化水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1)茶杯內的紗網,可將茶與茶水分離,便于飲用。該設計與化學實驗中的 操作原理是一致的。
(2)自制凈水器中常加入 ,用于除去水中的異味和色素。
(3)使用硬水會給生活和生產帶來許多麻煩。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用 的方法來降低水的硬度。如果想知道得到的水是軟水還是硬水,我們可以用 來檢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貴州省遵義市初三上學期第三次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節能減排”是當今社會發展的主題,下列做法不符合這一主題要求的是
A.燃料燃燒時供給充足的氧氣 B.推廣使用太陽能熱水器
C.回收已生銹的廢舊鋼鐵 D.將學生實驗后的廢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省句容市初三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金屬材料在國防建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圖1為殲﹣15飛機在航空母艦上起飛.
(1)國防建設中大量使用的是合金而不是純金屬,這是因為合金具有更多優良性能,例如鋁合金比純鋁的硬度 (填“大”或“小”).
(2)日常生活中鋁制品比鐵更耐腐蝕的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3)鋼鐵的銹蝕主要是鐵與空氣中的 、 共同作用的結果.
(4)為了避免輪船的鋼質外殼被腐蝕,通常在輪船外殼上鑲嵌比鐵活動性強金屬.小明為探究鋅、鐵、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設計了如圖2的兩個實驗:
①實驗一中,小明以“金屬表面產生氣泡的快慢”為標準來判斷鋅、鐵的活動性強弱,有同學認為不夠合理,理由是 .
②實驗二若出現 現象,可證明鐵的活動性強于銅.
(5)某興趣小組對一份含鐵的固體樣品進行探究.通過實驗已確定該樣品由氧化鐵和鐵粉混合而成.他們稱取了13.6g固體樣品,用圖3所示的裝置實驗,測定的數據如圖4所示.
①圖3中硬質玻璃管中的生成鐵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②固體樣品中氧化鐵的質量是 克.
③將上述反應后11.2g的固體中加入100g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求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結果精確到0.1%)(不寫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湖北省初三元月調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從化學的角度分析,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氮氣的化學性質不活潑,用于食品防腐
B.分類回收廢棄物,提高資源利用率
C.廚房煤氣管道漏氣時,立即關閉閥門并開窗通風
D.采用燃燒氫氣的方式生產水,補充城市飲用水資源的不足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