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
(1)活性炭常用于凈水,其作用是 、過濾水中的雜質.
(2)生活中常用 來區分硬水和軟水.
(3)電解水實驗如右圖所示,與直流電源正極相連的玻璃管中生 成的氣體是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4)配制 500g 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10%的葡萄糖溶液,需葡萄糖和 水的質量分別為 , 主 要 步 驟 有 稱 量 、 量 取、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向26.4 g 硫酸鈉和碳酸鈉的混合物中滴加硫酸溶液,直到不再產生氣體為止(假設氣
體全部逸出),共用去98 g質量分數為10%的硫酸溶液。求:
(1)原混合物中碳酸鈉的質量。
(2)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生產、生活中常需配制溶液。
(1)配制一瓶右圖所示溶液需氯化鈉___________g。
(2)配制一定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時,下列哪些操作會導致溶液的質量分數偏?請說明偏小的原因。①用量筒量取水時仰視讀數;②往燒杯中加水時有水濺出;③稱量含不溶性雜質的氯化鈉來配制溶液;④將配制好的溶液往試劑瓶中轉移時有少量濺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實驗操作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選項 | 實驗目的 | 實驗操作 |
A | 驗證 NaCl 溶液中混有鹽酸 | 取少量溶液,滴加無色酚酞溶液 |
B | 比較 Fe、Cu、Al 的金屬活動性 | 鐵絲浸入 CuSO4 溶液,銅絲浸入 AgNO3 溶液 |
C | 除去鐵制品上的鐵銹 | 將鐵制品長時間浸泡在足量的稀硫酸中 |
D | 除去粗鹽中的難溶性雜質 | 將粗鹽研碎、溶解、蒸發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碳酸鈉和碳酸氫鈉是生活中常見的鹽,通過實驗驗證、探究它們的化學性質。
【查閱資料】
① Na2CO3 + CaCO3 = CaCO3↓+ 2NaCl
② 2NaHCO3 Na2CO3 +CO2↑+ H2O
③ Ca(HCO3 )2 易溶于水。
④ CaCl2 溶液分別與 NaHCO3、Na2CO3 溶液等體積混合現象(表中的百分數為溶液中
溶質的質量分數):
NaHCO3 | Na 2CO3 | ||||
0.1% | 1% | 5% | 0.1% | ||
CaCl2 | 0.1% | 無明顯現象 | 有渾濁 | 有渾濁 | 有渾濁 |
1% | 無明顯現象 | 有渾濁 | 有渾濁,有微小氣泡 | 有沉淀 | |
5% | 無明顯現象 | 有渾濁 | 有渾濁,有大量氣泡 | 有沉淀 |
【進行實驗】
序號 | 實驗裝置 | 主要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實驗 1 | 向 2 支試管中分別加入少 量Na 2CO3 和NaHCO3 溶液,再分別滴加鹽酸 | 2 支試管中均有氣泡產生 | |
實驗 2 | | 向Ⅱ中加入試劑 a,向Ⅰ中 加入少量Na 2CO3 或 NaHCO3 固體,分別加熱一 段時間 | Na 2CO3 受熱時Ⅱ中無明 顯現象 NaHCO3 受熱時Ⅱ中出現 渾濁 |
實驗 3 | | 向Ⅱ中加入試劑 a,向Ⅰ中 加入少量 5%的 NaHCO3 溶 液,再滴加 5%的 CaCl2 溶 液 | Ⅰ中出現渾濁,有氣泡產 生Ⅱ中出現渾濁 |
【解釋與結論】
(1)實驗 1 中, NaHCO3 與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實驗 2 中,試劑 a 為 。
(3)實驗 3 中, NaHCO3 與 CaCl2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NaHCO3 + CaCl2
【反思與評價】
+ + H2 O 。
(1)實驗 2 中,加熱 NaHCO3 后,試管Ⅰ中殘留固體成分可能為 (寫出所有可能)。
(2)資料④中,NaHCO3 溶液與 CaCl2 溶液混合的現象中,有些只觀察到渾濁、未觀察
到氣泡,原因可能是 。
(3)用 2 種不同的方法鑒別 Na 2CO3 和 NaHCO3 固體,實驗方案分別為:
① 。
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將水通過活性炭凈水器,以降低水的硬度
B.NaCl和 NaNO2都有咸味,都可以用來調味
C.在發酵的面團中加入小蘇打以提高口感和除去酸味
D.用煤火取暖時,在火爐旁放一杯水以防止中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反應“H2SO4+2NaOHNa2SO4+2H2O”的基本類型屬于 ;
鐵制容器不能盛裝CuSO4溶液的原因用化學方程式解釋為 ;
一定質量的KClO3與a g MnO2混合加熱至完全反應后,生成氧氣的質量為b g,剩余固體的質量為c g,則反應后生成KCl的質量為 g。21cnjy.com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