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本題考查的內容有常規性的實驗現象的描述和文字表達式的書寫,實驗誤差分析,在此基礎上加大了深度,分析木炭能否代替紅磷以及鎂帶代替紅磷燃燒產生的截然相反地誤差的原因,這要求學生要從瓶內壓強的變化去分析.對于用注射器改進后的儀器其刻度更容易讀取,計算部分要注意被反應消耗掉的是試管內的氧氣,不包含注射器內的部分.
解答 解:(1)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同時釋放出大量的熱,燃燒消耗氧氣,使裝置內的氣壓變小,因此待裝置冷卻到室溫打開止水夾,水倒流至瓶中約1/5 處;反應的化學表達式為4P+5O2$\frac{\underline{\;點燃\;}}{\;}$2P2O5
(2)木炭燃燒產生CO2是氣體,瓶內壓強不變,水不會倒流,所以用木炭代替紅磷是不會得到對應的結果的;
若紅磷不足(未冷卻到室溫讀數,裝置漏氣)等都會使測定結果偏小;
(3)鎂條不僅僅能夠與氧氣反應,而且還能和氮氣反應,這樣就造成進入液體的體積遠遠超過1/5 (分析時一定要注意對反應條件中氣密性等已經說明的良好,否則很容易就理解為氣密性或者藥品的量等原因).;
(4)為了保證結果的精確,加入的物質需要滿足能夠消耗了密閉容器內的氧氣,而不產生新的氣體等;
(5)根據操作及實驗目的可以確定實驗順序為:③將少量紅磷平裝入試管中,將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處,并按圖2中所示的連接方式固定好,再將彈簧夾緊橡皮管;①點燃酒精燈;②撤去酒精燈,待試管冷卻后松開彈簧夾;④讀取注射器活塞的數據;對應用注射器進行的實驗改進,相對先前的實驗,數據更容易獲取,因為注射器有精確的刻度.計算部分要注意反應消耗掉的是試管內的氧氣,不包含注射器內的部分,所以消耗氧氣是45的1/5,即9mL,所以注射器活塞應該向左滑動到“1”;
(6)反應后剩余的作用氣體是氮氣,說明氮氣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這是化學性質,氮氣不易溶于水,這是物理性質.
故答案為:
(1)紅磷燃燒放出大量白煙,同時釋放出大量的熱;當冷卻到室溫后打開止水夾,水倒流入容器約容器容積的$\frac{1}{5}$;
(2)木炭燃燒生成氣體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不引起裝置內壓強的改變,水不會倒流進入瓶內;
(3)鎂條和空氣中其他成分也發生了反應;
(4)本身是固體,能夠和空氣中氧氣或者氮氣單一物質反應,且生成物不是氣體;
(5)③①②④;1;
(6)不易溶于水;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
點評 注意尤其是注射器類似的本身內部有氣體的可能的干擾就是要強調對題意的準確把握對實驗的改進從不同行角度分析評價時,要從題目本身的而分析角度來進行,而不是先分析后解答具體的問題,即分析要有針對性.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發光、發熱不一定是化學變化 | |
B. | 觀察物質變化時伴隨的現象,就一定能判斷有無化學變化發生 | |
C. | 我國古代化學工藝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如制火藥、燒制瓷器 | |
D. | 化學變化的特征是有其他物質生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實驗產生的廢液應倒入指定的容器內 | |
B. | 用稀鹽酸洗滌盛放過石灰水的試劑瓶 | |
C. | 洗凈后的試管,應管口向下,倒扣在試管架上 | |
D. | 用膠頭滴管向容器中滴加試劑時,滴管應伸入容器中,以防滴到外面 | |
E. | 從試劑瓶中取出的藥品,若有剩余再放回原試劑瓶 | |
F. | 稱取5.0g氫氧化鈉固體,必須放在左盤的稱量紙上稱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它們表示同一種元素 | B. | 它們都具有穩定的結構 | ||
C. | 它們的核外電子排布相同 | D. | 它們在元素周期表中不在同一周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 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 | |
B. | ![]() 向試管中加入粉末狀藥品的初始階段 | |
C. | ![]() 排空氣法收集氧氣 | |
D. | ![]() 給液體加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取少量的熟石灰樣品于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過濾,向濾液中加入適量(3)酚酞溶液; 向濾出固體中加入適量(5)稀鹽酸溶液 | (4)濾液變紅色 (6)有氣泡產生 | 猜想正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