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碳是人類接觸最早、利用最多的元素之一。
(1)在元素周期表中,碳元素的信息如圖所示,碳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 。
(2)將碳粉與氧化銅混合后加強熱,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反應中碳表現出 (填“氧化”或“還原”)性。
(3)下列用途中,主要利用了物質的物理性質的是 (填序號)。
①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②將石墨用于制作電極
③一氧化碳用作氣體燃料 ④將小塊金剛石鑲在玻璃刀頭上用來裁玻璃
(4)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可用于撲救檔案資料室發生的火災,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液態二氧化碳汽化后不會污染檔案資料
B.二氧化碳可覆蓋在燃燒物表面,隔絕空氣
C.液態二氧化碳汽化時吸熱,降低了可燃物的著火點
(5)石灰石用途非常廣泛。可用來吸收火力發電廠煤燃燒時產生的二氧化硫廢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CaCO3 + 2SO2 + O2 高溫 2CaSO4 + 2X,X的化學式為 。
(1)12.01 (2)C + 2CuO高溫2Cu+CO2↑ 還原
(3)①②④ (4)AB (5)CO2
【解析】
試題分析:(1)根據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碳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2.01
(2)將碳粉與氧化銅混合后加強熱,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 + 2CuO高溫2Cu+ CO2↑;該反應中碳奪取了氧化銅中的氧,表現出還原性
(3)①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華吸熱,使周圍的溫度降低,屬于物理性質,正確,②將石墨用于制作電極是利用石墨的導電性,屬于物理性質,正確,③一氧化碳用作氣體燃料,是利用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屬于化學性質,錯誤,④將小塊金剛石鑲在玻璃刀頭上用來裁玻璃,是利用金剛石的硬度大,屬于物理性質,正確,,故選①②④
(4)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可用于撲救檔案資料室發生的火災,原因是:液態二氧化碳汽化后不會污染檔案資料;二氧化碳可覆蓋在燃燒物表面,隔絕空氣,故選AB
(5)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的微觀解釋:在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個數都不變,結合化學方程式為:2CaCO3 + 2SO2 + O2 高溫 2CaSO4 + 2X,不難推出X的化學式為CO2
考點: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化學方程式的書寫,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的判斷,質量守恒定律,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四川省初三12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生活中的下列現象,可用分子的知識加以解釋,其中正確的是
A.熱脹冷縮是因為分子大小隨溫度而改變
B.墻內開花墻外香是因為分子在不斷運動
C.蔗糖溶解是因為分子很小
D.氣體易被壓縮是因為氣體分子間間隔很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省泰安市初三上學期期末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4玉林)下列各組溶液中,不用其它試劑就能鑒別的是
A.H2SO4、Na2SO4、BaCl2、AlCl3 B.BaCl2、CuCl2、NaNO3、Na2SO4
C.H2SO4、NaOH、MgCl2、Ba(NO3)2 D.Na2CO3、HCl、CaCl2、(NH4)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省泰安市初三上學期期末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4連云港)今年5月上旬,一枚用于探傷的放射源銥192(其原子中含有77個質子和115個中子)在南京丟失,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該元素屬于金屬元素 B.該元素的原子序數是192
C.該原子的核外有115個電子 D.該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92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省泰安市初三上學期期末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2014武威)詩詞是民族燦爛文化的瑰寶.下列著名詩句中只含有物理變化的是
A.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B.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C.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D.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陜西岐山縣初三上學期期末質量檢測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二氧化碳是重要的資源。以二氧化碳和鈉為原料,在440 ℃和800個標準大氣壓下,可得到直徑最大達1.2 mm的金剛石。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鈉屬于非金屬單質 B.上述反應是化合反應
C.二氧化碳發生了還原反應 D.鈉和空氣在上述條件下也可制得金剛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陜西岐山縣初三上學期期末質量檢測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我國科學家成功用一種核內有4個質子和6個中子的鈹原子來測定“北京猿人”的年齡,該原子的核電荷數為
A.4 B.6 C.10 D.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初三上學期期末檢測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7分)2014年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是“向污染宣戰”。從近來經常發生的霧霾天氣看治理污染刻不容緩。
(1)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煤燃燒時排放出___ ___、___ __(寫化學式)等污染性氣體,這些氣體或氣體在空氣中發生反應后的生成物溶于水,會形成酸雨;
(2)PM2.5是指大氣中微粒直徑小于2.5微米的顆粒物。下列物質中不會形成PM2.5的是___。
A.焚燒秸稈 B.汽車尾氣排放 C.太陽能發電
(3)“低碳”是一種生活理念,也是一種生活態度。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__ __
A.節約紙張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提倡使用節約技術和節能產品 D.盡量乘坐公交車
(4)氫化鎂(MgH2)固體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鎂和氫氣,可為氫動力汽車提供能源.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使用氫氣作燃料的好處有 。
A.以水為原料,資源豐富
B.產物為水,無污染
C.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緩解能源危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省初三學業水平模擬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已知兩種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如圖(一種小球代表一種原子,原子間的短線代表原子的結合),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圖示中共有3種化合物
B.說明化學反應中原子不可分
C.該反應符合質量守恒定律
D.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