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物質的組成和結構,有助于認識物質的性質。
(1)右圖表示核電荷數為11~17的元素最高和最低化合價。
① 從圖中可以看出,硫元素的最高正價是 。
② 若某元素既可顯正價,又可顯負價,則最高正價與最低負價絕對值的代數和為 。
③ 寫出圖中元素的化合價隨著核電荷數遞增的一條變化規律 。
(
2)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里,通常排在前面的金屬更易失去電子。回答以下問題:
① 某金屬原子的結構示意圖為 ,則最外層電子數x= ;若最外層電子失去,達到相對穩定結構,該帶電粒子的符號為 。
②我國古代發明了“曾青(即硫酸銅)得鐵化為銅”的濕法煉銅法,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反應原理 ;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為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寫出下列符號或符號表示的意義:
(1)氮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個氧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N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個鎂離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美國兩位科學家利用碘元素,借助放射學進行了“G蛋白偶聯受體”研究,揭開了“細胞如何感知周圍環境”之謎,獲得了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下圖是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結構示意圖。請回答:
第⑴小題圖 第⑵小題圖 第⑶小題圖
⑴由圖一可知碘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是__________;
⑵下列與碘元素化學性質相似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⑶在現代生活中,人們越來越注重微量元素的攝取。如圖是某地市場銷售的一種“加碘食鹽”包裝袋上的部分說明,據此回答,碘酸鉀中鉀、碘、氧三種元素的原子個數比是__________,碘元素的質量分數是__________(計算結果精確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艱辛的努力,終于提出了現代元素周期表的雛形.下表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元素的相關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關問題.
(1)請畫出16號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 化學反應中該原子比較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電子變成離子;
(2)表示的是 (填離子符號);
(3)用符號表示:帶兩個單位負電荷且質子數為8的離子 ,
(4)上表中鋁元素與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組成的化合物是 .(填化學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艱辛的努力,終于提出了現代元素周期表的雛形。下表為元
素周期表的部分元素的相關信息,利用下表回答相關問題
(1)請畫出16號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 化學反應中該原子比較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電子變成 (填離子符號)
(2)表示的是 (填離子符號);
(3)空氣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 (填化學式);
(4)上表中第二、三周期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的變化規律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有核電荷數小于18的A、B、C、D四種元素,A元素的原子構成一種單質,可以和黏土混合制成鉛筆芯;B元素的某氧化物分子組成為BO3,其中B元素與氧元素的質量比為2:3,且B原子核內質子數與中子數相等;C單質的體積在空氣中占21%;D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個電子層,第三層上的電子數與第一層上的電子數相等.
(1)寫出這四種元素的名稱:A ,B ,C ,D .
(2)寫出C、D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 .
(3)B單質在C單質中燃燒時的化學方程式 ,其生成物對環境的破壞是形成 .
(4)A、B、D分別與C形成的化合物可以統稱為 .
(5)A、C和D三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鎂帶在耐高溫的密閉容器中(內含空氣)加熱發生反應3Mg+N2Mg3N2,下列圖中能正確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質總質量變化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甲、乙、丙三位同學利用圖中的裝置,圍繞“用稱量的方法驗證化學反應是否遵守質量守恒定律并分析實驗條件”這一探究目的開展活動。
【實驗步驟】①如圖所示,甲將白磷和反應裝置、乙將裝有稀鹽酸的小試管和碳酸鈉粉末的燒杯,分別放在兩個托盤天平上,并用砝碼使天平平衡。丙對石棉網和打磨干凈的鎂條進行稱量。
②三位同學分別利用裝置進行化學反應。
③甲、乙同學在反應結束且甲的裝置冷卻后,將反應裝置及裝置內的物質放在反應前使用的托盤天平上,觀察天平是否平衡。丙同學實驗結束后稱量石棉網和石棉網上氧化鎂的質量,比較反應前后質量。
【實驗分析】
(1)請你仿照示例,完成實驗現象的記錄和分析。
實驗現象 | 實驗原理 | 實驗結論 | |
甲同學 | 4P+5O2 | 該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 |
乙同學 | Na2CO3+2HCl 2NaCl+H2O+CO2↑ | 該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 |
丙同學 | 鎂條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白光,放熱,生成白色固體,反應前后稱量質量不相等 | 該反應不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
(2)通過對上述實驗的對比分析,甲乙兩位同學發現丙同學的實驗現象是正確的,但結論卻是錯誤的。在實驗操作完全正確的情況下,請分析導致丙同學實驗前后稱量質量不相等的原因有 。
【實驗結論】化學反應都遵守質量守恒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