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是“一氧化碳與氧化鐵反應”的部分實驗裝置,關于該實驗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充分反應后,向固體中加稀鹽酸會產生氣泡
B.在實驗過程中,黑色的粉末會逐漸變成紅色
C.該實驗的反應原理為FeO+COFe+CO2
D.在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尾氣可以直接排放到空氣中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鋼鐵是使用最多的金屬材料。
(1)生鐵和鋼都是鐵合金,其中含碳量較高的是 。
(2)人們常用“銅墻鐵壁”來形容物體的堅固。但鐵在一定條件下也能發生各種反應,如鐵絲在氧氣中燃燒,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4年很多明星因為吸毒而鋃鐺入獄,飽受公眾指責。冰毒(C10H15N)是一 種常見的毒品。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冰毒分子由三種元素組成 B.冰毒由26個原子構成
C.冰毒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高 D.冰毒的相對分子質量為149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Y形管因形似字母Y而得名,其特殊的結構為許多化學實驗的進行創造了條件。
下圖均為用Y形管完成的實驗,請回答以下問題。
| |||
| |||
(1)關于圖一中Y形管發生的現象和原因解釋,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填序號)。
A.一段時間后,左側管變紅
B.一段時間后,右側管變紅
C.如果實驗時間足夠長,兩側管都會變紅
D.氨分子在不斷運動
E.酚酞分子沒運動
(2)圖二中可觀察到 現象(填序號)。
A.濕潤的紫色石蕊試紙變紅 B.干燥的紫色石蕊試紙變紅
(3)如圖三所示,實驗時,燃燒的是 (填“a”、“b”、“c”)處,該處燃著的磷
會很快熄滅,原因可能是 (填序號)。
A.溫度降低 B.氧氣耗盡 C.試管內產生了二氧化碳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低碳生活,綠色出行”。下圖為濰坊公共自行車。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所示的各部件中,屬于金屬材料的是____(填寫序號,下同),屬于有機合成材料的是___。
(2)公共自行車的閘線為鋼絲,說明金屬具有__ __性。
(3)車架表面噴漆不僅美觀,而且可有效防止與__ __接觸而生銹。防止公共自行車鏈條生銹的有效措施是__ __。
(4)公共自行車有些零件選用了鋁合金材料,其優點是質量輕、硬度大和__ __。廢舊自行車回收利用的意義是減少環境污染及__ 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有科學家預言,氫能將成為21世紀的主要能源,但除了先要解決制備氫氣的能耗問題之外,還必須解決的問題是( )
A.原料受到限制 B.造成環境污染
C.儲存和運輸不便 D.氫氣燃燒放出的熱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金屬材料在國防建設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圖1為殲﹣15飛機在航空母艦上起飛.
圖1 圖2
(1)國防建設中大量使用的是合金而不是純金屬,這是因為合金具有更多優良性能,例如鋁合金比純鋁的硬度 (填“大”或“小”).
(2)日常生活中鋁制品比鐵更耐腐蝕的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3)鋼鐵的銹蝕主要是鐵與空氣中的 、 共同作用的結果.
(4)為了避免輪船的鋼質外殼被腐蝕,通常在輪船外殼上鑲嵌比鐵活動性強金屬.小明為探究鋅、鐵、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設計了如圖2的兩個實驗:
①實驗一中,小明以“金屬表面產生氣泡的快慢”為標準來判斷鋅、鐵的活動性強弱,有同學認為不夠合理,理由是 .
②實驗二若出現 現象,可證明鐵的活動性強于銅.
(5)某興趣小組對一份含鐵的固體樣品進行探究.通過實驗已確定該樣品由氧化鐵和鐵粉混合而成.他們稱取了13.6g固體樣品,用圖3所示的裝置實驗,測定的數據如圖4所示.
①圖3中硬質玻璃管中的生成鐵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②固體樣品中氧化鐵的質量是 克.
③將上述反應后11.2g的固體中加入100g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求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結果精確到0.1%)(不寫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化肥包裝袋上的部分說明如圖所示。
硝酸銨 化學式:NH4NO3 凈重:50 kg 含氮量:≥30% 注意事項:密封貯存 防潮防曬 隔絕熱源 |
(1)硝酸銨屬化學肥料中的 (填序號)。
A.鉀肥 B.氮肥 C.磷肥
(2)硝酸銨應具有的性質是 (填序號)。
A.易溶于水 B.有揮發性 C.受熱易分解
(3)硝酸銨能與強堿反應,其中與燒堿反應的方程式為
NH4NO3+NaOH====NaNO3+NH3↑+X,
則X的化學式是 ;施用該類肥料時,要避免與 (填“酸”或“堿”)性物質混用,否則會降低肥效。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