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①根據硫燃燒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可以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解答;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了氧氣解答;
②根據分子是運動的,氨水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分析回答;
(2)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是:與氧氣接觸,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二者必須同時具備,缺一不可;
(3)A、根據硫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淡藍色,能生成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解答;
B、根據NaOH溶液擠入瓶中振蕩,NaOH與二氧化硫反應生成亞硫酸鈉,二氧化硫氣體減少,壓強減小,小于大氣壓進行解答;
C、根據外界大氣壓大于瓶內氣壓,乙中的長導管口處冒氣泡解答;
D、根據碳不完全燃燒會生成一氧化碳解答.
解答 解;(1)①硫燃燒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有毒,可以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故產生的氣體通入C處后排放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氣;
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作用下分解生成了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②由于分子是運動的,氨氣的水溶液顯堿性,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色.A處盛濃氨水,B處放滴有無色酚酞試液的長濾紙條,氨水揮發的氨氣分子,運動到滴有酚酞溶液的濾紙中形成氨水,氨水顯堿性,滴有無色酚酞試液的長濾紙條變紅,所以,此實驗說明分子的性質是:分子不斷地運動.
若另取一相同V形玻璃管(含相同的實驗用品),在A處稍加熱,在更短的時間內可觀察到上述現象,說明溫度越高,分子運動的越快.
(2)①白磷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4P+5O2$\frac{\underline{\;點燃\;}}{\;}$2P2O5.
②對比步驟C中白磷露出水面前、后的現象,說明可燃物燃燒的條件之一是與氧氣(或空氣)接觸;
③中瓶內水面上升的原因是白磷燃燒消耗氧氣,使瓶內氣體體積減少,氣壓減少;
(3)A、①中硫在空氣中燃燒,火焰呈淡藍色,能生成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故對;
B、②中NaOH溶液擠入瓶中振蕩,NaOH與二氧化硫反應生成亞硫酸鈉,二氧化硫氣體減少,壓強減小,小于大氣壓,故錯;
C、③中打開K,外界大氣壓大于瓶內氣壓,乙中的長導管口處冒氣泡,故對;
D,甲裝置中硫粉換做碳粉,由于碳不完全燃燒時會生成一氧化碳,則乙中長導管口可能冒出氣泡很少,故D對.
答案:
(1)①吸收二氧化硫,防止二氧化硫污染空氣;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②滴有無色酚酞試液的長濾紙條從左到右逐漸變紅;溫度越高,分子運動的越快.
(2)①4P+5O2$\frac{\underline{\;點燃\;}}{\;}$2P2O5.②與氧氣(或空氣)接觸;③白磷燃燒消耗氧氣,使瓶內氣體體積減少,氣壓減少;
(3)B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分子的性質和化學方程式的寫法,有一定的難度.掌握固定變量法探究物質性質的思路和方法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物質 | M | N | Q | P |
反應前質量(g) | 18 | 1 | 2 | 32 |
反應后質量(g) | X | 26 | 2 | 12 |
A. | 參加反應的物質M的質量為5g | B. | 反應中N、P發生改變的質量比為5:4 | ||
C. | 物質Q一定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 D. | X的值為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圖中粒子共能表示四種元素 | |
B. | 圖中A表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 |
C. | 圖中B、D化學性質相似 | |
D. | 圖中的A、E粒子具有穩定結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該原子在化學變化中容易失去電子 | B. | 鈦的相對原子質量為47.87g | ||
C. | 該原子的原子核內中子數大于22 | D. | 該原子的原子核外有22個電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