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事實的結論或解釋中不正確的是
A. 水燒開后易把壺蓋沖起﹣﹣說明溫度升高分子會變大
B. 公園的桂花開放時滿園飄香﹣﹣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
C. 來酸堿中和反應都能生成水﹣﹣實質是H+與OH﹣結合生成了H2O
D. 鋁制品有抗腐蝕性能﹣﹣實質是表面生成了致密氧化膜起保護作用
【答案】A
【解析】試題分析:A、水燒開后易把壺蓋沖起﹣﹣說明溫度升高,分子間的間隔會變大,使得體積增大,錯誤,B、公園的桂花開放時滿園飄香﹣﹣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正確,C、酸堿中和反應都能生成水﹣﹣實質是H+與OH﹣結合生成了H2O,正確,D、鋁制品有抗腐蝕性能﹣﹣實質是表面生成了致密氧化膜起保護作用,正確,故選A
考點:分子的基本性質,中和反應,金屬的化學性質
【題型】單選題
【結束】
11
下列各組物質在溶液中能夠大量共存且為無色透明溶液的是【 】
A. NaCl、AgNO3、CuS04 B. H2SO4、KC1、NaOH
C. Na2S04、KN03、HCl D. FeCl3、NaN03、KOH
【答案】C
【解析】A. NaCl與AgNO3能發生反應,不能大量共存,且CuS04 溶液是藍色的,不符合題意;B. H2SO4、與NaOH能發生反應,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題意;C. Na2S04、KN03、HCl三種物質之間不反應,且溶液是無色的,符合題意;D. FeCl3與KOH能發生反應,不能大量共存,不符合題意。故選C。
點睛:物質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指的是物質之間不能發生反應生成水、氣體、沉淀。
【題型】單選題
【結束】
12
[2017·河南]硝酸銅受熱分解會產生一種污染空氣的有毒氣體,該氣體可能是
A. N2 B. NO2
C. NH3 D. SO2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青島市李滄區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熱水瓶用久后瓶膽內壁常附著一層水垢,其成分是碳酸鈣、氫氧化鎂.實驗室現有一瓶水垢樣品,為測定其中各成分的質量分數,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該裝置氣密性良好,A、C、D中所裝藥品足量).已知:堿石灰是氧化鈣和氫氧化鈉的固體混合物,在高溫的條件下,氫氧化鎂也發生分解,生成氧化鎂和水蒸氣.
部分實驗步驟如下:①將質量為m的水垢樣品裝入裝置B的玻璃管中,按圖連接好裝置,關閉彈簧夾,給樣品加熱;②待樣品完全反應,先打開彈簧夾通入空氣,再熄滅酒精噴燈,直到玻璃管冷卻;③實驗完畢,測得裝置C、D中的液體質量分別增加了m1、m2,并計算水垢中各成分的質量分數.
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B裝置中發生反應的基本類型是分解反應
B. m2是樣品完全反應后產生的二氧化碳的質量
C. 若沒有裝置A,會導致氫氧化鎂的測定結果偏小
D. 若裝置C和裝置D位置顛倒,不會影響碳酸鈣的測定結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河南省新鄉市衛輝市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下圖是實驗室制取氣體的常用裝置
(1)寫出一個用A裝置或B裝置制取氣體的化學方程式
(2)加熱氯化銨和熟石灰的固體混合物可制取氨氣 (NH3)。
①制取氨氣應選用的一套裝置為 (填字母代號)
②氨氣極易溶于水的氣體,氨水呈堿性。則上圖可觀察到什么現象?。
【答案】(1)A裝置屬固固加熱型,可用高錳酸鉀或氯酸鉀組氧氣;B裝置屬固液在常溫下的反應裝置,可用于過氧化氫制取氧氣或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二氧化碳;
(2)AD;試管中的液面會上升,無色的酚酞試液會變成紅色。
【解析】試題分析:(1)加熱高錳酸鉀分解制取氧氣的同時,還生成了錳酸鉀和二氧化錳,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2KMnO4 △K2MnO4 +MnO2 + O2↑;
(2)①根據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選擇發生裝置,用加熱氯化銨和熟石灰的固體混合物可制取氨氣屬固固加熱型,選A裝置,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小,易溶于水,故只能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選D裝置;
②氨氣極易溶于水的氣體,氨水呈堿性,那么將收集滿氨氣是試管倒扣在燒杯中,由于氨氣溶于水導致試管中的壓強變小,試管中的液面會上升,另氨水呈堿性,故無色的酚酞試液會變成紅色。
考點:常用氣體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與選取方法
【題型】簡答題
【結束】
23
某化學小組用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進行了下圖實驗.已知溶液甲呈藍色。
(1) 向固體乙上滴加鹽酸時是否有氣泡產生。
(2)溶液甲中一定含有哪些溶質?(寫化學式)
(3)請寫出該實驗過程中所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答案】(1) 沒有;(2) Al (N03)3、Zn (NO3)2、Cu(N03)2;(3)Zn+2AgNO3=Zn(N03)2+2Ag、Cu+2AgNO3=Cu(NO3)2+2Ag
【解析】金屬活動性順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屬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屬,從其化合物的溶液中置換出來。題出涉及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是: Al>Zn> Cu>Ag,向一定量AgNO3和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銅粉與鋅粉時,銅粉、鋅粉都不與Al(NO3)3溶液反應,金屬與金屬化合物中的金屬活動性差距越大,越容易發生化學反應,故先發生的化學反應是: Zn +2AgNO3=2Ag+ Zn(NO3)2 ,待Zn 反應完以后,Cu才與Ag(NO3)3溶液反應:Cu+2AgNO3==2Ag+ Cu(NO3)2 ,反應后的溶液呈藍色,說明生成了硝酸銅,固體乙中一定無Zn 、一定含有Ag、可能含有Cu。(1) 向固體乙上滴加鹽酸時無氣泡產生。(2)溶液甲中一定含有生成的Zn (NO3)2、Cu(N03)2、沒參加反應的Al(NO3)3。(3)該實驗過程中涉及到兩個化學反應,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Zn +2AgNO3=2Ag+ Zn(NO3)2 ,Cu+2AgNO3==2Ag+ Cu(NO3)2
【題型】簡答題
【結束】
24
利用下圖裝置可做CO還原Fe2O3的實驗,并檢驗該反應生成的氣體產物。己知由A裝置制取的CO氣體中混有少量的C02。
⑴儀器a的名稱為________。
⑵氣體通過裝置的順序是A→________(裝置不能重復使用)。
⑶D裝置的玻璃管里可觀察到的現象為______,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
⑷從環保角度考慮,對以上裝置的改進措施是___________。
⑸實驗結束后,、若要確定C裝置的溶液中溶質的成分,請設計合理的實驗方案,簡要寫出實驗步驟、現象和結論。__________(提示:Na2CO3溶液呈堿性)
⑹稱取12.5g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雜質不參加反應)放入燒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鹽酸,二者恰好完全反應。反應結束后稱量燒杯中剩余物質的總質量為58.lg(不包括燒杯的質量,且氣體的溶解忽略不計)。試計算:
①生成二氧化碳是______②石灰石中雜質的質量分數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河南省新鄉市衛輝市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空氣中體積分數約為78%的氣體是_____;地殼中含量居前兩位的元素所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_______ 。
【答案】 N2(或氮氣) SiO2
【解析】空氣中體積分數約為78%的氣體是氮氣。地殼中含量居前兩位的元素是O、Si,它們組成化合物的化學式為SiO2。
【題型】填空題
【結束】
16
下圖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氖的相對原子質量為________;其原子結構示意圖為_________,該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的______(填“最左邊”、“中間”或“最右邊”)
【答案】 20.18 最右邊
【解析】根據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意義可知,漢字下面的數字表示相對原子質量,氖的相對原子質量為20.18;左上角的數字是原子序數,原子序數是10,核內質子數是10,核外有10個電子,第一層排2個,第二層排8個電子,其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該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的最右邊.
點睛: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和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意義進行分析解題。
【題型】填空題
【結束】
17
煤在空氣中燃燒需滿足的條件是_________;燈帽蓋滅酒精燈的滅火原理是_____;氫氣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河南省新鄉市衛輝市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維生素C(化學式為C6H8O6)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該物質屬于氧化物
B. 該物質中碳、氫、氧的質量比為3:4:3
C. 該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為l76
D. 其分子由碳原子、氫分子和氧分子構成
【答案】C
【解析】試題分析:由兩種元素組成,且其中一種是氧的化合物叫氧化物。C6H8O6由三種元素組成,不是氧化物,化學式中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為一個分子中原子的個數,所以該物質中碳、氫、氧的原子個數比為3:4:3;其分子由碳原子、氫原子和氧原子構成;
考點:化學式的意義,氧化物
【題型】單選題
【結束】
6
下列圖示的實驗操作中,正確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A、稀釋濃硫酸的操作是:酸入水、沿內壁、慢慢倒、不斷攪,正確;B、用托盤天平稱量物體,左物由碼,錯誤;C、過濾時,要用玻璃棒引流,錯誤;D、給固體加熱,試管口略向下傾斜,錯誤。故選A。
【題型】單選題
【結束】
7
下圖表示治理汽車尾氣所涉及反應的微觀過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圖中單質的化學式為N2 B. 該反應使有害氣體轉化為無害氣體
C. 該反應屬于轉換反應 D. 生成單質與化合物的質量比為7:2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計算題
某碳酸鈉樣品中混有氯化鈉,小紅同學對該樣品進行探究:稱取20.4克該樣品于燒杯中,然后緩慢加入稀鹽酸至不再產生氣泡為止,剛好用去稀鹽酸156g,同時測得溶液pH=7;反應數據如圖所示,試回答下列問題:
(1)樣品中碳酸鈉的質量(請寫出計算過程,下同)。
(2)充分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分別向甲、乙、丙三種無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觀察到甲溶液變紅色,乙溶液變藍色,丙溶液變紫色。則它們的pH由小到大的排列是( )
A. 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乙、甲、丙 D. 丙、甲、乙
【答案】B
【解析】乙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說明乙顯堿性,溶液的pH大于7;丙不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色,說明丙顯中性,溶液的pH等于7;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說明甲顯酸性,溶液的pH小于7;故選B。
點睛:要充分理解溶液的酸堿性和溶液的pH大小的關系及其石蕊試液與酸堿性溶液相互作用顯色方面的知識。
【題型】單選題
【結束】
14
下列物質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質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氫氣被認為是理想的清潔、高能燃料
C.純氧常用于醫療急救 D.稀鹽酸常用于金屬表面除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遼寧省2018屆九年級化學上學期期末考試試卷 題型:單選題
2013年6月12日,“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太空中度過了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且吃到了真空包裝的粽子。粽子采用真空包裝是為了隔絕
A. 氮氣 B. 水蒸氣 C. 氧氣 D. 稀有氣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