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是化石燃料燃燒的產物,汽油(主要成分為含有5-11個碳原子的碳氫化合物)是全球用量最大的液體燃料。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制出一種新型多功能復合催化劑,通過下圖的I、II、III三個環節,將二氧化碳成功轉化為汽油。(圖中a、b是兩種起始反應物的分子結構模型,c、d是最終制得的汽油中所含物質的分子結構模型)
請回答下列問題:
(1)要實現物質間的轉化,往往需要有高效的催化劑。下列有關催化劑的敘述正確的是____(填字母編號)。
A.催化劑可以改變化學反應速率
B.化學反應前后催化劑的質量不變
C.化學反應前后催化劑的化學性質發生改變
(2)在一定溫度、一定壓強和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環節I除生成CO外,還生成了一種化合物,則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環節II由氧化物轉化為碳氫化合物。
(4)認真觀察c和d兩種物質的分子結構模型,試寫出c物質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c和d ____(填“是”或“不是”)同一種物質。
(5)“二氧化碳變汽油”的研究成果,使我國成為此領域的世界領跑者。你認為該成果的現實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條即可)。
AB CO2+H2 CO+H2O C8H10 不是 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或減緩溫室效應或節約石油資源) 【解析】(1)A.催化劑可以改變化學反應速率,正確;B.化學反應前后催化劑的質量不變,正確;C.化學反應前后催化劑的化學性質不變,錯誤。故選AB。(2) 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H2 CO+H2O (4) 由c的分子結構模型可知,一個c分子中有8C、10H...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湛江市三校2018屆九年級4月聯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一帶一路”是跨越時空的宏偉構想,賦予古絲綢之路嶄新的時代內涵,古絲綢之路將中國的發明和技術傳送到國外,下列不涉及化學變化的是( )
A. 稻草造紙 B. 使用火藥 C. 蠶絲織布 D. 冶煉金屬
C 【解析】試題分析:A、需要使用藥品將木頭分解為木質纖維,生成了新物質,化學變化;B、火藥燃燒后生成了新物質,化學變化;C、沒有生成新物質,物理變化;D、將金屬化合物還原為金屬,生成了新物質,化學變化。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上海市徐匯區2018屆九年級4月學習能力診斷(二模)化學試卷 題型:流程題
工業上生產電石(CaC2)制備重要工業原料乙炔(CxHy)流程如下: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碳酸鈣高溫分解①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B、C組成的元素相同,C有毒,則反應②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根據反應③可推斷固體D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濃硫酸具有強吸水性。一個乙炔分子由4個原子構成。為了測定乙炔的組成,將一定量的乙炔(CxHy)完全燃燒,并將生成的氣體緩緩通過下圖的__________(選填“甲”或“乙”)裝置,再緩緩通過一段時間的N2,緩緩通過一段時間的N2的目的是__________。
記錄實驗數據如下:
裝置 | 反應前質量 | 反應后質量 |
濃硫酸 | 125.3g | 127.1g |
濃氫氧化鈉溶液 | 78.2g | 87.0g |
根據實驗數據推斷乙炔的化學式(寫出推斷過程):__________
CaCO3CaO+CO2↑ CaO+3CCaC2+CO↑ 乙 使生成的氣體完全被吸收 乙炔中氫元素的質量:(127.1g-125.3g)×=0.2g,乙炔中碳元素的質量:(87.0g-78.2g)×=2.4g,根據題意有:=,解得= C2H2 【解析】 (1)碳酸鈣高溫分解的化學方程式為:CaCO3CaO+CO2↑,B、C組成的元素相同,C有毒,則C是CO,B是CO2;瘜W反應前后元素種...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上海市徐匯區2018屆九年級4月學習能力診斷(二模)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測定溶液的酸堿性強弱應選用的是
A. 酚酞試液 B. PH試紙 C. 石蕊試液 D. 藍色石蕊試紙
B 【解析】酸堿度可表示溶液的酸堿性強弱,測溶液的酸堿度用pH試紙,故選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上海市徐匯區2018屆九年級4月學習能力診斷(二模)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生活中常見的物質變化,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 冰融化成水 B. 玻璃破碎 C. 鐵制品生銹 D. 酒精揮發
C 【解析】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是化學變化,無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是物理變化。A. 冰融化成水,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B. 玻璃破碎,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C. 鐵制品生銹,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符合題意;D. 酒精揮發,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故選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內蒙古呼和浩特市2018屆九年級質量普查調研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設計不能實現其對應實驗目的是( )
A. 測定空氣中O2含量 B. 能證明CO2與NaOH反應
C. 證明CO2密度比空氣大 D. 探究可燃物燃燒的條件
A 【解析】A. 測定空氣中O2含量實驗,所選物質必須只與氧氣反應且不生成氣體,木炭燃燒有二氧化碳氣體生成,錯誤;B、氣球變大,說明二氧化碳與NaOH濃溶液發生了反應,正確;C、二氧化碳能從集氣瓶倒入燒杯中,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正確;D、薄銅片上的白磷燃燒,紅磷不燃燒,說明溫度必須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熱水中的白磷不燃燒,薄銅片上的白磷燃燒,說明可燃物必須要與氧氣接觸,該實驗可探...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內蒙古呼和浩特市2018屆九年級質量普查調研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成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下列成語中包含化學變化的是
A. 刻舟求劍 B. 滴水石穿 C. 蠟炬成灰 D. 鐵杵磨針
C 【解析】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是化學變化,無新物質生成的變化是物理變化。A. 刻舟求劍,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B. 滴水石穿,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C. 蠟炬成灰,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符合題意;D. 鐵杵磨針,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不符合題意。故選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河南省平頂山市招調研測試(一)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這一天民間有在家里懸掛艾草的習俗,艾草含豐富的黃酮素,黃酮素的化學式為C15H10O2,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黃酮素由15個碳原子、10個氫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
B. 黃酮素中碳、氫、氧各元素的質量比為18:1:2
C. 黃酮素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22g
D. 黃酮素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
D 【解析】A、1個黃酮素分子由15個碳原子、10個氫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正確;B、黃酮素中碳、氫、氧各元素的質量比為(12×15):(1×10):(16×2)=90:5:16,錯誤;C、黃酮素的相對分子質量為222,錯誤;D、黃酮素中碳、氫、氧各元素的質量比為(12×15):(1×10):(16×2)=90:5:16,故黃酮素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小,正確。故選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阜陽市2018屆九年級中考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表是某同學整理的實驗報告,其中錯誤的是( )
選項 | 實驗內容 | 加入試劑或方法 |
A | 鑒別(NH4)SO2固體和K2SO4固體 | 加熟石灰研磨 |
B | 鑒別羊毛纖維和滌綸 | 抽絲灼燒 |
C | 鑒別黃金和黃銅 | 觀察顏色 |
D | 鑒別硬水和軟水 | 加肥皂水 |
A. A B. B C. C D. D
C 【解析】A、鑒別K2SO4和(NH4)2SO4時,加熟石灰研磨產生具刺激性氣味的是硫酸銨,無明顯變化的是硫酸鉀,正確;B、羊毛纖維與滌綸在燃燒時所產生的氣味不同,羊毛纖維有燒焦的羽毛味,正確;C、黃金和黃銅均為金黃色固體,顏色相同,錯誤;D、區分硬水和軟水加肥皂水攪拌時泡沫少是硬水,泡沫多是軟水,正確。故選C。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