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關于O2、CO2、SO2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 | 都含有氧元素 | B. | 都含有氧分子 | C. | 都是單質 | D. | 都含有氧離子 |
分子、原子、離子、元素與物質之間的關系;單質和化合物的判別. | |
專題: | 物質的微觀構成與物質的宏觀組成. |
分析: | A、根據三種物質的元素組成進行分析判斷; B、氧氣是由氧分子構成的,空氣中含有氧氣,含有氧分子的物質為氧氣或空氣;化合物中都不含氧分子;據此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單質是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進行解答; D、根據O2、CO2、SO2都是由分子構成的進行解答. |
解答: | 解:A、由O2、CO2、SO2的化學式可知,三種物質中均含有氧元素,故選項說法正確; B、氧氣中含有氧分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分別是由二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硫分子構成的,均不含氧分子,故選項說法錯誤. C、氧氣屬于單質,而CO2、SO2是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屬于化合物,故選項說法錯誤. D、O2、CO2、SO2都是由分子構成的,都不含有氧離子,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A. |
點評: | 本題難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單質的知識,掌握常見物質的元素組成與粒子構成等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試選用A.金剛石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食鹽E.石墨F.甲烷G.活性炭,填
寫下列空白(填序號字母)
⑴引起溫室效應的氣體是 ; ⑵用作刻劃玻璃的是 ;
⑶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 ; ⑷引起酸雨的主要氣體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數字含義的解釋中,正確的是( )
| A. | Zn2+中的“2”表示鋅原子得到2個電子 |
| B. | H2O中的“2”表示一個水分子中含有2個氫元素 |
| C. | 2NO中的“2”表示2個一氧化氮分子 |
| D. | 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小新和小明同學用鎂帶燃燒的實驗來探究質量守恒定律:
①鎂帶在空氣中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②小新認為:鎂帶完全燃燒后,剩余固體質量要比參加反應的鎂帶質量大,理由是 ;
③而小明認為:鎂帶完全燃燒后,剩余固體質量要比參加反應的鎂帶質量小,理由是 ;
④小新查閱資料知:鎂不僅能在氧氣中燃燒,也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燒.于是他將點燃的鎂條放入盛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發現鎂條劇烈燃燒,產生大量白煙,瓶壁有黑色物質生成,請寫出這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為探究燃燒的條件,某同學設計了下列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實驗① | 實驗② | 實驗③ | 實驗④ |
白磷不燃燒 | 白磷不燃燒 | 白磷不燃燒 | 白磷燃燒 |
| A. | 實驗①和實驗③說明白磷燃燒需要氧氣 |
| B. | 實驗②和實驗③說明白磷燃燒需要氧氣 |
| C. | 實驗①和實驗②說明白磷燃燒需要達到一定溫度 |
| D. | 實驗③和實驗④說明白磷燃燒需要達到一定溫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在小燒杯A中裝入30mL蒸餾水,再滴入3滴酚酞溶液,在小燒杯B中裝入30mL濃氨水,用一大燒杯把A、B兩個燒杯罩在一起.過一段時間燒杯A中溶液變紅色,該實驗說明分子具有的性質是 .小強同學對A燒杯中酚酞溶液變紅色的原因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是什么物質使A燒杯中酚酞溶液變紅色?
【提出猜想】猜想1:B燒杯中揮發出的蒸餾水使酚酞溶液變紅.
猜想2:B燒杯中濃氨水揮發出氨氣使酚酞溶液變紅.
猜想3:B燒杯中濃氨水揮發出的氨氣與A燒杯中水反應的生成物使
酚酞溶液變紅.
【實驗探究】限選試劑:酚酞試液、氨氣、濃氨水、蒸餾水.
(1)通過上述實驗你認為猜想 肯定不成立,原因是 .
(2)
步驟 | 實驗操作 | 預期現象與結論 |
1 | 取一張濾紙,用酚酞試液濕潤,待涼干后制成條狀酚酞試紙. | |
2 | 取酚酞試紙置于盛有 的帶塞試管中. | 試紙不變色,猜想 不成立 |
3 |
| 猜想3成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