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①鐵與鹽酸反應生成的氯化亞鐵溶液是淺綠色的,據此分析解答;
②向某試管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變紅,說明溶液顯堿性,據此分析判斷;
③將(2)反應后的溶液,與上述五支試管中某試管反應后的溶液混合,看到先產生氣體,后出現沉淀;鹽酸與碳酸鹽反應生成氣體,五支試管中可能形成的沉淀是碳酸鈣;從而說明(2)反應后的溶液中含有鹽酸、氯化鈣,與之混合的溶液中含有碳酸根離子,碳酸鹽過量,碳酸鈣不溶于水,碳酸鈉易溶于水,則說明是碳酸鈉溶液與鹽酸反應后的試管與實驗(2)反應后的溶液混合,且碳酸鈉過量,則該試管中的溶質是氯化鈉、碳酸鈉;
混合時因為先出現氣體,后出現沉淀,說明溶液中鹽酸反應完畢,故溶質中不會再有鹽酸;混合后溶液中氯化鈣與碳酸鈉若恰好反應,則溶質只有氯化鈉,若碳酸鈉過量,則溶質是碳酸鈉、氯化鈉,若氯化鈣過量,則溶質是氯化鈣、氯化鈉.
④根據圖乙中微型塑料滴管在實驗中的作用與圖甲中的分液漏斗儀器相同進行解答;
根據采用“微型”實驗裝置具有的優點是藥品用量少,產生的廢棄物也少,方便操作進行解答
解答 解:①鐵與鹽酸反應生成的氯化亞鐵溶液是淺綠色的,因此實驗后,某試管中溶液呈淺綠色,說明該試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反應是鐵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
故填:2HCl+Fe=FeCl2 +H2↑;
②向某試管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變紅,說明溶液顯堿性,且該堿性物質過量,圖示實驗中碳酸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溶液均顯堿性,均有可能;再向此試管中加稀鹽酸,只觀察到溶液由紅色變為無色,說明溶液中一定不是碳酸鈉,因為碳酸鈉與稀鹽酸反應還會生成氣體,故可能是氫氧化鈉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氫氧化鈣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和水;
故填:NaOH+HCl=NaCl+H2O,2HCl+Ca(OH)2═CaCl2+2H2O;
③混合時因為先出現氣體,后出現沉淀,說明溶液中鹽酸反應完畢,故溶質中不會再有鹽酸;混合后溶液中氯化鈣與碳酸鈉若恰好反應,則溶質只有氯化鈉,若碳酸鈉過量,則溶質是碳酸鈉、氯化鈉,若氯化鈣過量,則溶質是氯化鈣、氯化鈉;
故填:氯化鈣或氯化鈉;
④I、圖乙中微型塑料滴管在實驗中的作用與圖甲中的分液漏斗儀器相同,
故填:A;
Ⅱ、采用“微型”實驗裝置具有的優點是藥品用量少,產生的廢棄物也少,方便操作,
故填:藥品用量少,產生的廢棄物也少,方便操作.
點評 此題綜合考查了酸、堿、鹽的相關化學性質和二氧化碳的性質,綜合性強,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基礎知識才能很好的解答本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d1>d2 | B. | d1<d2 | C. | d1=d2 | D. | 無法確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t1℃時,M、N兩種物質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相等 | |
B. | 由t2℃降溫至t1℃時,N物質溶液溶質質量分數不變 | |
C. | M物質溶解度大于N物質溶解度 | |
D. | N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河段 | 水質類別 | 主要污染指標 | 質量狀況 |
A | Ⅱ | 良好 | |
B | Ⅳ | 汞 | 一般 |
C | Ⅴ | 磷、氨、氮、化學需氧量 | 很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銪屬于非金屬元素 | B. | 銪的原子序數是63 | ||
C. | 銪原子中的中子數是63 | D. | 銪的原子質量是152.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