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人們積極尋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經研究發現NH3燃燒的產物沒有污染,且釋放大量能量,有一定應用前景。其微觀示意圖如下所示:
(1)上述化學反應過程中,屬于氧化物是 _________(填序號);
(2)A物質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___價,在化學反應前后,元素化合價沒有發生改變的是__________元素;
(3)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其基本反應類型屬于___________。
(4) 參加反應的A與B的最簡整數質量比為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生石灰是白色的塊狀物,應用非常廣泛。
(1)生石灰的主要成分為 (填化學式)。在食品包裝中,常用生石灰做干燥劑,其干燥原理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使用時,用紙袋裝著生石灰放入食品包裝盒中,如果用塑料袋裝生石灰就起不到干燥的作用,原因是 。
(2)在農村,生石灰也常用于畜禽欄舍的消毒。畜禽出欄后,將生石灰用水調成20%的石灰乳,涂刷墻面和地面。某農戶誤將生石灰直接撒在豬圈中消毒,一段時間后發現豬的蹄部干燥開裂,有的甚至出現灼燒,潰瘍,原因是 。
。3)上述用的消毒的漿狀物要現配現用,放置過久就沒有消毒的作用了,其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00g水中不斷加入固體A或改變溫度,得到相應的溶液①~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
②
③
④
⑤
資料:A的溶解度 | |||||
溫度/℃ | 20 | 30 | 40 | 50 | 60 |
溶解度/g | 37.2 | 41.4 | 45.8 | 50.4 | 55.2 |
A.②中A的質量分數最大
B.③⑤中A的質量分數相等
C.②④⑤的溶液為飽和溶液
D.①③④⑤中沒有固體存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NaOH能與CO2發生化學反應,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然而,在化學課上老師向NaOH溶液通入CO2后無明顯現象。提出問題:如何通過實驗證明CO2與NaOH發生了反應。
【查閱資料】
①CaCl2溶液可與Na2CO3溶液發生復分解反應。
②向CaCl2溶液中通入CO2,無明顯現象;在水溶液中CaCl2不與CO2、H2CO3等物質反應。
【實驗一】證明反應物之一CO2消失了
(1)同學門設計了如右圖所示的實驗,打開分液漏斗活塞。向充滿CO2的廣口瓶中滴入NaOH溶液。一會兒后可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并據此現象判斷NaOH與CO2發生了化學反應。
(2)老師提出上述實驗不足以證明NaOH與CO2發生了化學反應。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據此,你認為上述實驗應做的改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實驗二】證明有新物質Na2CO3生成
同學們經過思考、討論,分別設計了以下兩個實驗方案:
方案一:打開瓶塞,向實驗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飽和的石灰水,若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產生,證明有新物質Na2CO3生成。
方案二:打開瓶塞,向實驗一所得的溶液中加入CaCl2溶液,若觀察到有白色沉淀產生,證明有新物質Na2CO3生成。
(1)寫出方案二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認為上述實驗方案不可行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氧氣是我們身邊常見的物質,以下關于氧氣的敘述錯誤的是
A.物質與氧氣發生的反應都是氧化反應
B.氧氣可以支持燃燒,說明氧氣具有可燃性
C.氧氣供給生物體呼吸,它和體內物質反應而釋放能量,維持生命活動
D.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氣而生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實驗室中的試劑常因與空氣中的一些成分作用而發生變化,下列對試劑在空氣中發生變化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A.鐵粉生銹與空氣中的水蒸氣和氧氣有關
B.氫氧化鈉潮解變質與空氣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關
C.氧化鈣的變質與空氣中的水和二氧化碳有關
D.濃鹽酸變稀與空氣中的水蒸氣有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若用 和 分別表示氫、氧元素的原子, 表示為水分子,以下對分子原子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不同原子的大小有所不同,氧原子半徑比氫原子的大
B.水分子中氫、氧原子結合個數比例和氫、氧原子的化合價有關
C.水分子不能表示為 ,可見氫、氧原子間的結合方式不是隨意的
D.氫、氧原子結合成水分子后,氫氧原子的化學性質沒有改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