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用分子的相關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分離液態空氣制氧氣說明分子可以再分
B.壓癟的乒乓球放入熱水中重新鼓起是因為分子體積增大
C.“酒香不怕巷子深”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
D.冰融化成水,說明分子種類發生改變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7分)為了探究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制備二氧化碳后的廢液中的溶質成分,將廢液過濾,取濾液20克于燒杯中,在不斷振蕩的條件下,向其中滴加質量分數為10.6%的碳酸鈉溶液直至過量,有關的變化如圖所示:
根據題中有關信息和圖像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1)原廢液中的溶質成分有 (用化學式回答)。
(2)A點處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是多少克?(通過計算回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對有關實驗現象的描述錯誤的是( )
A.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火星四射,有黑色物質生成
B.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C.石蠟在空氣中燃燒時,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D.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毎空1分,共3分)央視熱播的“農夫山泉飲用天然水”的廣告中有如下畫面:
[情景描述]兩個玻璃杯中分別盛有兩種水樣,其中一只盛“農夫山泉飲用天然水”,另一只盛其他的水。水樣中分別浸有pH試紙后,一杯呈現淡橘黃色(弱酸性),一杯呈現淡綠色(弱堿性),廣告提示大家:弱堿性的水對人體健康有利。
請你回答:
(1)常溫時,“農夫山泉飲用天然水”的pH約為 。
A.4 B.5.6 C.7.3 D.14
(2)小茜同學看了圖示中測定水樣pH的方法后指出:這種測定方法是錯誤的,請你說出錯在哪里? 。
(3)請你判斷:從(1)中選出的結果能用一般的pH試紙測出的嗎? (填“能”或“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實驗現象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A.紅磷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生成大量白色煙霧
B.水通電后,正極產生氧氣,負極產生氫氣
C.木炭在空氣中燃燒,發出強烈的白光
D.生石灰與水反應,放出熱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水是寶貴的自然資源。
①保持水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是 (5) ;同學們對水進行如下圖的實驗,圖甲中凈化水的方法是 (6) 和 (7) ;圖乙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8) ,該反應的基本類型是 (9) ,檢驗b管中氣體的方法是 (10) ;已知相同條件下氧氣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氫氣,那么在實驗中a、b兩管氣體實際測得的體積比與理論值相比會偏 (11) (填“小”或“大”)。
②Cl2常作自來水消毒劑,其原理是:Cl2+H2O→HClO+X,則X的化學式為 (12) ;此反應中屬于氧化物的是 (13) (填化學式),此反應中含有游離態氯元素的物質是(14) (填化學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A物質的溶解度資料如下表。向100g水中不斷加入固體A或改變溫度,得到相應的溶液①——⑤的流程如圖。根據溶解度資料與實驗過程,回答下列問題。
Ⅰ.畫出A物質的溶解度曲線。(23)
Ⅱ.25℃時,A物質的溶解度約為 (24) g;
溶液①——⑤中屬于飽和溶液的是 (25) (填寫編號)。溶液③的溶質質量分數是 (26) 。
Ⅲ.溶液⑤繼續降溫至30℃,可析出A物質 (27)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7分)科學家設想利用太陽能加熱器“捕捉CO2”、“釋放CO2”,實現碳循環(如下圖所示)。
某化學小組的同學對此非常感興趣,在老師的指導下,設計如下裝置探究上述設想的反應原理。
(1)能證明“釋放CO2”的現象是 。
(2)裝置B的作用是 。
(3)實驗后小組同學對D中固體的成分進行探究。
【猜想與假設】
D中的固體可能為①氧化鈣;②氧化鈣與碳酸鈣; ③碳酸鈣
【進行實驗】
甲同學取一定量的D中固體于試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蕩,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學認為試管中的固體為碳酸鈣,即猜想③成立。
乙同學認為上述實驗不足以證明猜想③成立,其理由是 。他又重新進行實驗,證明了猜想②成立,他的實驗操作及現象為 。寫出D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4)通過以上探究,小組同學認為科學家的設想在反應原理上是可行的。上述設想的優點有 (填字母序號).
A.原料易得
B.充分利用太陽能
C.釋放出的CO2可作為重要資源加以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