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方法多種多樣.下列方法不能達到目的是( )
A.用灼熱的CuO區別CO和CO2 B.用石灰石和稀鹽酸制取CO2
C.用AgNO3溶液鑒別食鹽水和稀鹽酸 D.用帶火星的木條對氧氣驗滿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浙江金華卷)化學(解析版) 題型:探究題
小蘇打(NaHCO3)和食鹽(NaCl)是廚房中常用物質。現有一包白色固體,可能由NaHCO3和NaCl中的一種或兩種組成。某科學小組同學展開了系列拓展性研究。
(一)定性分析
【實驗目的】確定白色固體的組成
【實驗方案】
【實驗結論】該白色固體由NaHCO3和NaCl兩種物質組成
(1)基于上述實驗結論,則步驟①中加入的過量稀酸應該是 。
(2)寫出步驟②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學反應方程式 。
(二)定量分析
【實驗目的】測定該白色固體中NaHCO3的質量分數
為了測定該樣品中NaHCO3的質量分數,小呂、小周分別取a克該樣品,設計了如下方案:
小呂方案Ⅰ:利用NaHCO3與稀硫酸反應產生CO2,通過測定生成CO2的質量,計算樣品中NaHCO3的質量分數。
(3)小呂用下列裝置完成本實驗,裝置的連接順序是 (填裝置的字母編號,裝置不重復使用);
(4)D裝置中的反應完全后,需再次通入空氣,其目的是 。
小周方案Ⅱ:小周用沉淀法測定樣品中NaHCO3的質量分數。操作流程如下:
(已知:NaHCO3+NaOH=Na2CO3+H2O)
(5)為使定量分析更準確,在操作Ⅰ之前,需判斷所加BaCl2溶液是否過量,請你設計一個合理方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重慶B卷)化學(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今年5月在北京召開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會,新絲綢之路又一次使我國的悠久文化、先進技術走向世界.
(1)古代絲綢之路中的“絲”指的是蠶絲,蠶絲的化學成分與動物毛發相似,則蠶絲富含 (填序號).
A.無機鹽 B.蛋白質 C.糖類 D.維生素
(2)黑火藥是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之一,它由硝酸鉀、硫黃和木炭等組成.黑火藥中至少含有 種元素,黑火藥爆炸時發生的反應為:S+2KNO3+3C═X+3CO2↑+N2↑,則X的化學式為 .
(3)我國的高鐵技術世界領先.高鐵鋼軌采用鋁和氧化鐵在高溫下發生置換反應實現無縫焊接,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重慶A卷)化學(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合成氨工業中,常用碳酸鉀溶液吸收產生的二氧化碳得到碳酸氫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K2CO3+CO2+H2O=2KHCO3.現向碳酸鉀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應,得到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的溶液50g,試計算:
(1)碳酸鉀中鉀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_______。
(2)若把該50g溶液,稀釋為質量分數為4%的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質量。
(3)原碳酸鉀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計算結果精確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重慶A卷)化學(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食鹽是維持人體正常生理活動必不可少的物質。低鈉鹽能預防高血壓,碘鹽能補充人體所需碘元素,工業用鹽使用不當易使人中毒。
(l)氯化鈉中質量分數較大的是______(填名稱)元素。
(2)硫酸鎂可以改變鈉鹽的“口味”,硫酸鎂的化學式為______。
(3)碘鹽中加了碘酸鉀(KIO3),則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價為______。
(4)工業用鹽含NaNO2,NaNO2的名稱為______(填序號)。
A.磷酸鈉 B.硝酸鈉 C.亞硝酸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浙江舟山卷)化學(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在學習了金屬的化學性質后,科學老師布置了一項課外學習任務:調查化工顏料店出售 的涂料添加劑“銀粉”是什么金屬?某學習小組通過調查,分別獲得了“銀粉”是銀粉、鋁粉、 鋅粉這三種不同結果。為了確定究竟是哪一種金屬,學習小組同學將一小包“銀粉”帶回實 驗室,進行了如下實驗和分析。(相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Zn+2HCl=ZnCl2+H2↑;2Al+6HCl=2AlCl3+3H2↑)
(1)取少量“銀粉”于試管中,滴加適量鹽酸,觀察到有________產生,說明“銀粉”一定不是銀。
(2)為了進一步確定“銀粉”是鋁還是鋅,學習小 組通過理論計算,獲得兩種金屬分別與足量鹽酸反應產生氫氣的質量關系,并繪制成如圖所示圖像。
取1.8克“銀粉”(雜質忽略不計)加入到50克稀鹽酸中,恰好完全反應,生成氫氣0.2克。根據上圖可知,“銀粉”是________。計算實驗中所用稀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浙江溫州卷)化學(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據報道,我國已在南海領域試采可燃冰獲得成功。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主要是由甲烷(CH4)與水在高亞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物質,可燃燒,所以被稱為“可燃冰”。
(1)CH4中C、H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______。
(2)已知在相同條件下,1米3CO和1米3CH4所含的分子數目相同,CO、CH4燃燒的化學方程式分別為:2CO+O22CO2;CH4+2O2
CO2+2H2O。據此分析,在相同條件下,分別燃燒1米3CO和CH4,消耗氧氣較多的是_________。
(3)有專家指出,“從實現可燃冰試開采成功到大規模開采之路依然遙遠,許多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下列證據中,支持專家觀點的有________(可多選)。
A.可燃冰存在于低溫與高壓環境,穩定性較差。大規模開采時,稍有不慎,海底沉積物會失去穩定,可能引發海底塌方,甚至導致海嘯
B.可燃冰是高效、資源量大的優質能源,開采可燃冰對我國能源生產有重要價值
C.可燃冰埋藏在海面下600~2000米深,雖然存儲總量很大,但分布較為分散,目前開采難度很大
D.我國已實現可燃冰全流程試采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形成了國際領先的新型試采工藝
E.可燃冰與煤、石油等能源相比,是綠色清潔能源,具有良好的商業開發前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福建省福州市2017屆九年級中考二模化學試卷 題型:選擇填充題
下列各組物質可按溶解、過濾、蒸發的操作順序將它們分離的是
A. 氧化銅和炭粉 B. 氯化鈉和氯化鈣
C. 水和酒精 D. 碳酸鈉和碳酸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