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組欲從含有FeCl3、CuCl2的廢液中回收金屬銅,取一定量的廢液樣品加入少量鐵粉,一段時間后鐵粉完全溶解,但未發現紅色固體沉積.
出現這種現象的可能原因是 ;
經查閱資料,鐵粉在廢液中發生兩個化學反應:
①2FeCl3+Fe═3FeCl2 ②CuCl2+Fe═FeCl2+Cu
(2)探究小組另取廢液,向廢液中加入一定且足量的鐵粉至充分反應,溶液變為淺綠色,過濾、干燥,稱得固體沉積物質量與加入鐵粉質量相等.
①固體沉積物質量與加入鐵粉質量相等的原因是 ;
②經測定,反應后得到銅的質量為1.6g,其中,反應①消耗鐵粉的質量是 ,反應②消耗鐵粉的質量是 (計算結果精確到0.1).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山東泰安卷)化學(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t1℃時,將等質量的硝酸鉀和氣化鉀分別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兩個燒杯中,充分攪拌后現象如圖1所示,硝酸鉀和氣化鉀的瑢解度曲線如圖2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燒杯①的溶液一定是不飽和瑢液
B.燒杯①的溶液是硝酸鉀溶液
C.燒杯②的溶液升溫到t2℃時,燒杯底部還有部分物質不溶解
D.若燒杯①和燒杯②的溶液都升溫到t2℃時,溶質的質量分數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山東臨沂卷)化學(解析版) 題型:探究題
某化學課堂圍繞“酸堿中和反應”,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開展探究活動。請你和他們一起完成以下實驗探究。
【演示實驗】將一定量稀鹽酸加入到盛氫氧化鈣溶液的小燒杯中。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查閱資料】CaC12 滾液顯中性
【提出問題】實驗中未觀察到明顯現象,部分同學產生了疑問:反應后溶液中溶質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與假設】針對疑問,甲組同學猜想如下:
猜想I:只有CaC12 猜想II:有__________
猜想III:有CaC12和Ca(OH)2 猜想IV:有CaCl2、HCl和Ca(OH)2
乙組同學對以上猜想提出質疑,認為猜想IV不合理,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
【實驗探究】為了驗證其余猜想,各小組進行了下列三個方案的探究。
實驗方案 | 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 通入CO2 | 滴加Na2CO3溶液 |
實驗操作 | |||
實驗現象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 產生白色沉淀 |
實驗結論 | 溶液中含有Ca(OH)2 | 溶液中含有Ca(OH)2 | 溶液中含有Ca(OH)2 |
【得出結論】通過探究,全班同學一致確定猜想III是正確的。
【評價反思】(1)丙組同學認為滴加Na2CO3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并不能證明溶液中一定含有Ca(OH)2,請你幫助他們說明原因____________。
(2)在分析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成分時,除了考慮生成物外.還需要考慮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山東臨沂卷)化學(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除去下列物質中的少量雜質,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物質(括號內為雜質) | 實驗方案 | |
A | 氮氣(氧氣) | 通過足量灼熱鋼網 |
B | 氯化鈣溶液(鹽酸) | 加入足量碳酸鈣粉末,過濾 |
C | 鐵粉(銅粉) | 加入足量稀鹽酸,過濾,洗滌,干燥 |
D | 氧化銅(木炭粉) | 在空代中充分灼燒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山東濟寧卷)化學(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20℃時,分別將50g水倒入盛有20gNaCl和KNO3固體的燒杯中,充分攪拌,隨溫度變化,實驗現象如圖1所示.
請參考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線(如圖2)回答:
(1)分析實驗現象,甲、乙燒杯中對應的物質分別是 ,判斷依據是 ;
(2)30℃時,甲、乙兩溶液溶質質量分數的關系是:甲 乙(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山東濟寧卷)化學(解析版) 題型:選擇填充題
下面對有關實驗的設計與解釋,不合理的是()
選項 | 實驗內容 | 試劑與方法 | 結論與解釋 |
A | 分離CaCO3和CaO | 加水溶解、過濾 | CaO溶于水 |
B | 除去BaSO4中的BaCO3 | 加稀鹽酸、過濾 | BaCO3溶于稀鹽酸 |
C | 鑒別NaOH、Na2SO4溶液 | 滴加酚酞試液 | NaOH溶液顯堿性 |
D | 檢驗溶液中的Mg2+ | 滴加NaOH | Mg(OH)2不溶于水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山東菏澤卷)化學(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人體在代謝酒精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種中間產物乙醛(CH3CHO),如果不能及時將乙醛轉化,則會影響身體健康。有關乙醛的說法錯誤的是
A.乙醛由二種元素組成B.乙醛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
C.乙醛一種有機物 D.乙醛中碳和氫的原子個數比為l: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年初中畢業升學考試(山東煙臺卷)化學(解析版) 題型:探究題
某同學要探究燃燒的條件和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進行了如下實驗.
【實驗一】(已知:白磷的著火點為40℃)
實驗裝置 | 實驗步驟及現象 |
| 步驟Ⅰ.檢驗裝置的氣密性,氣密性良好. 步驟Ⅱ.將盛有白磷的帶孔燃燒匙伸入A瓶中,白磷不燃燒. 步驟Ⅲ.向A瓶中加滿80℃熱水,塞緊瓶塞,白磷不燃燒. 步驟Ⅳ.打開K1、K2,從a口向瓶中鼓入空氣,待瓶中的液面低于燃燒匙底部時,關閉K1、K2.此時進入量筒B中水的體積為200mL,觀察到A瓶中的白磷燃燒. |
(1)對比步驟Ⅱ和Ⅳ的現象可知,可燃物燃燒的條件之一是
(2)待裝置冷卻一段時間后,打開K2,如果觀察到 ,說明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約占.若實驗測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小于
,原因可能是 (答一條即可).
【實驗二】用如圖所示裝置,利用鐵生銹的原理也可以比較準確地測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若將此裝置中的細鐵絲換成足量的細銅絲進行實驗,能否比較準確地測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并說明理由 .【已知:銅能與空氣中氧氣、水、二氧化碳反應生成銅綠.化學方程式:2Cu+O2+H2O+CO2═Cu(OH)2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