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典故中,從物質變化的角度分析,主要體現化學變化的是( )
A.司馬光砸缸 B. 鑿壁偷光
C. 火燒赤壁 D. 鐵杵磨成針
分析: 要判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關鍵,先要明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差別,準確判斷變化后是否有新物質生成,是判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基本依據.還要清楚物質狀態的變化是否有新物質產生.
解答: 解:(1)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通常是物質的形狀、狀態發生變化.
(2)化學變化:有其他物質生成的變化,變化中常伴隨有放熱、發光、顏色變化、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現象
根據以上定義可知,
A、司馬光砸缸,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只是物質的形狀的改變,屬于物理變化;
B、只是物質形狀的改變,并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C、火燒赤壁,屬于物質的燃燒,有新物質的生成,屬于化學變化;
D、鐵杵磨成針,只是物質形狀的改變,同樣并無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
故選:C.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天平兩盤上的燒杯中,各放入質量相同的稀硫酸,調節天平至平衡。分別向兩邊燒杯中各加入5 g鎂和5 g鐵,鎂和鐵全部反應而消失后,天平的指針( )
A.偏向加鐵的一邊 B.偏向加鎂的一邊
C.仍停留在原來的位置 D.無法確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膽礬是一種藍色晶體,化學式是CuSO4•5H2O,膽礬受熱時容易失去結晶水,成為白色的無水硫酸銅,在工業上精煉銅、鍍銅等都要應用膽礬.上述對膽礬的描述沒有涉及到的是( )
A.制法 B.物理性質 C. 化學性質 D. 用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固體物質受熱后變成氣態物質,這種變化屬于( )
A、物理變化 B、可能是物理變化,也可能是化學變化
C、化學變化 D、既不是物理變化,也不是化學變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中科院的全超導的“人造太陽”﹣托克馬克核聚變試驗裝置的調試運行成功,使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處于世界前列.氘和氚是核聚變的原料(氘、氚原子核內都只有1個質子,但含不同數目的中子),聚變發生后,氘、氚原子核轉變為氦原子核(氦原子核內有2個質子).根據以上敘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核聚變中原子不變,沒有變成新的原子
B.氘原子和氚原子屬于不同元素
C.氘原子和氚原子屬于同種元素的兩種不同原子
D.氘原子和氚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