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氧化鈉溶液和二氧化碳反應沒有明顯現象,為驗證CO2與NaOH能夠發生反應,某同學按下圖組裝實驗裝置,并進行實驗。
(1)有時藥品滴加順序會影響實驗現象。如果觀察到的現象是氣球先膨脹,后變癟”,則加入試劑的順序應該是_______________(填序號)
A.先加入鹽酸,再加入氫氧化鈉溶液
B.先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再加入鹽酸
(2)請解釋氣球“先膨脹”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寫出氣球“后變癟”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NaOH與CO2反應,瓶中壓強減小 2HCl+Na2CO3=2NaCl+H2O+CO2↑ 【解析】(1)如果先加入氫氧化鈉溶液,再加入鹽酸,加入氫氧化鈉溶液時,二氧化碳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導致瓶內氣壓減小,能夠觀察到氣球先膨脹,后變癟,故選B;(2)氣球“先膨脹”的原因是二氧化碳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導致瓶內氣壓減;(3)氣體“后變癟”,是因為碳酸鈉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2018屆九年級中考第一次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目前,街面上的許多燒烤店都使用機制炭作燃料,引燃機制炭可以使用固體酒精,蓋滅燃燒的機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 酒精的燃燒是為了升高溫度
B. 酒精的著火點比機制炭的著火點低
C. 炭灰可以隔絕空氣而使機制炭熄滅
D. 酒精的燃燒會升高機制炭的著火點
D 【解析】A、酒精的燃燒是為了升高溫度達到木炭的著火點,正確;B、用固體酒精引燃機制炭說明了酒精的著火點低于機制炭的著火點,正確;C、炭灰可以隔絕空氣使機制炭熄滅,正確;D、可燃物的著火點一般不會發生改變,所以機制炭的著火點不能改變,錯誤。故選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8年江蘇省徐州市豐縣中考化學二模試卷 題型:單選題
工業上可用二氧化硫制取氫氣,流程如圖。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A. 反應器中化學反應類型一定為化合反應
B. 膜反應器中反應為:2HIH2+I2
C. 分離器中分離出的副產品是硫酸
D. 生產流程中能被循環利用的物質是 I2
A 【解析】A、反應器中二氧化硫、水和碘反應生成的是硫酸和碘化氫,不是化合反應,錯誤;B、膜反應器中碘化氫在500℃分解,選項中的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正確;C、分離器中的產品中碘化氫用于生成氫氣,副產品是硫酸,正確;D、根據圖表生產流程中能被循環利用的物質是I2,正確。故選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東莞市堂星晨學校2018屆考第一次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物質性質與用途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石墨有滑膩感,可用來作電極 B. 焦炭有還原性,可用于冶金工業
C. 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來吸附異味 D. 金剛石的硬度大,可用來切割玻璃
A 【解析】試題分析:A、石墨能導電,可用來作電極,錯誤;B、焦炭有還原性,可用于冶金工業,正確;C、活性炭有吸附性,可用來吸附異味,正確;D、金剛石的硬度大,可用來切割玻璃,正確。故選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東莞市堂星晨學校2018屆考第一次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20℃時,氯酸鉀的溶解度是7.4g,它表示( )
A. 20℃時,l00g氯酸鉀飽和溶液中含氯酸鉀7.4g
B. 20℃時,氯酸鉀在水中溶解7.4g,溶液達到飽和狀態
C. 100g水溶解7.4g氯酸鉀達到飽和狀態
D. 20℃時,1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7.4g氯酸鉀
D 【解析】A、20℃時,l07.4g氯酸鉀飽和溶液中含氯酸鉀7.4g,故A錯;B、20℃時,氯酸鉀在100g水中溶解7.4g,溶液達到飽和狀態,故B錯;C、缺少溫度限制,故C錯;D、20℃時,l00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7.4g氯酸鉀,說明在20℃時,7.4g氯酸鉀溶解到l00g水中恰好達到飽和狀態,所以20℃時,氯酸鉀的溶解度是7.4g,故D正確。故選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東臺市2017-2018學年度第二學期九年級化學綜合試卷檢測卷 題型:單選題
金屬鈷(Co)與鐵的化學性質相似,都能與稀鹽酸反應,在化合物中鉆元素常顯+2、+3價,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CoCl3讀作“氯化亞鈷
B. CoCl3中鈷元素的化合價為+2價
C. 金屬銅不能與CoCl2溶液發生反應
D. CoCl2中鉆元素的質量分數約為33.3%
C 【解析】A、CoCl3讀作“氯化鈷”,錯誤;B、CoCl3中氯元素的化合價為﹣1價,則鈷元素的化合價為+3價,錯誤;C、金屬鈷(Co)與鐵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能夠和鹽酸反應,說明Co位于氫前,因此Co的活動性比銅強,故銅不能和CoCl2溶液發生反應;正確;D、CoCl2中鈷元素的質量分數=×100%≠33.3%,錯誤。故...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東臺市2017-2018學年度第二學期九年級化學綜合試卷檢測卷 題型:單選題
下圖是兩種氣體發生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種原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分子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分 B. 反應后生成了兩種新的化合物
C. 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可分 D. 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
D 【解析】試題分析:由圖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生成物只有一種,是化合物;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黑龍江省2017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在反應A+3B=2C+3D中,已知A和B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為7∶8,當2.8 g A與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應后,生成3.6 g D,則C的質量為( )
A.8.8 g B.9.6 g C.6.8 g D.4.4 g
A 【解析】 試題分析:根據A和B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為7∶8,則化學方程式中兩物質的質量比為7∶24,設2.8 g A完全反應需要B的質量為x,則: A+3B=2C+3D 7 24 2.8g x 3.6g 7∶2.8 g=24∶x得x=9.6 g 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生成C的質量=2.8 g+9.6 g-3.6 g=8.8 g,則C的質量為8.8 g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遼寧省丹東市2018屆九年級結束課程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原子的質量幾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B.生活中的“高鈣牛奶”、“碘鹽”中的“鈣”、“碘”指的是原子
C.通常把pH<7的雨水稱為酸雨
D.氯化銨可以與熟石灰混合施用
A 【解析】 試題分析∶A.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于原子核,故A正確.B.生活中的“高鈣牛奶”、“碘鹽”中的“鈣”、“碘”指的是元素,故B錯誤.C.酸雨主要是空氣中大量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氣體形成的,故C錯誤.D.氯化銨與熟石灰反應 ,故D錯誤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