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人人_亚洲美女在线视频_av手机在线播放_国产大片aaa_欧美中文日韩_午夜理伦三级

精英家教網 > 初中化學 > 題目詳情
如圖表示氮氣和氫氣在催化劑存在下合成氨氣的反應過程:

符合上述反應過程的順序是( 。
分析: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的過程,據此結合題意進行分析判斷.
解答:解:氮氣和氫氣在催化劑存在下合成氨氣,氮氣是由氮分子構成的,1個氮分子是由2個氮原子構成的,氫氣是由氫分子構成的,1個氫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構成的,故①在最前;氮分子分成氮原子,氫分子分成氫原子,故③在中間;然后氮原子和氫原子結合成氨分子,故②在最后;故符合上述反應過程的順序是①③②.
故選:D.
點評:本題難度不大,掌握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分子
分成
原子
重新組合
新分子并能靈活運用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練習冊系列答案
相關習題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1909年化學家哈伯在實驗室首次將氮氣和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合成了氨(NH3).常溫下,氨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小于空氣,極易溶解于水,氨和氧氣在鉑催化劑和一定溫度下反應產生一氧化氮和水.
(1)從以上信息中你能總結出氨的物理性質是
密度小于空氣(或常溫下,氨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極易溶解于水)
密度小于空氣(或常溫下,氨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極易溶解于水)
(寫出一條即可);
(2)下圖為實驗室制取氣體常使用的實驗裝置:

在實驗室中,常用加熱氯化銨(固體)和熟石灰(固體)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氣.
①采用上述方法制取氨氣應選擇
A
A
(填裝置序號)作為氣體的發生裝置;
②同學們一致認為,選擇C裝置收集氨氣不合理,理由是
氨的密度比空氣小
氨的密度比空氣小

(3)2007年化學家格哈德?埃特爾在哈伯研究所證實了氫氣與氮氣在固體催化劑表面合成氨的反應過程,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用 、、分別表示N2、H2、NH3.在催化劑表面(下圖中表示催化劑表面)N2和H2反應合成氨的反應過程可用五張圖表示如下:
①觀察上圖,可發現合成氨反應過程的順序為:E→
D
D
A
A
B
B
→C(在括號中填寫其它三張圖示的序號);
②綜合以上五張圖示,你能總結出的有關化學反應的一條結論是:
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或化學變化中,原子的個數和種類不變等)
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或化學變化中,原子的個數和種類不變等)

(4)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嘗試利用氨氣進行“微粒的基本性質”的實驗探究,實驗過程如下:
a.將干燥的集氣瓶B充滿與大氣壓強相等的干燥氯化氫氣體并組裝成如右圖所示的實驗裝置(K3處于關閉狀態至操作b完成為止);
b.通過調節活塞K1、K2,在干燥的集氣瓶A中充滿與大氣壓強相等的干燥氨氣,其操作是:打開K1、K2,在
K1
K1
(選填“K1”或“K2”)處導管口通入干燥的氨氣;
c.集滿氨氣后,關閉K1、K2,再打開K3,一段時間后兩只集氣瓶中都出現白煙(氯化氫氣體與氨氣反應產生氯化銨固體的細小顆粒).
①上述c步實驗中出現的現象說明
氨氣可與酸反應生成相應的銨鹽
氨氣可與酸反應生成相應的銨鹽

②如果這兩個瓶子是質地較軟的塑料瓶,我們將會觀察到塑料瓶變癟了,原因
氣體被消耗生成了固體,瓶內壓強小于外界大氣壓
氣體被消耗生成了固體,瓶內壓強小于外界大氣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1909年化學家哈伯在實驗室首次將氮氣和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合成了氨(NH3).常溫下,氨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小于空氣,極易溶解于水,氨和氧氣在鉑催化劑和一定溫度下反應產生一氧化氮和水.
(1)從以上信息中你能總結出氨的物理性質是
常溫下,氨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常溫下,氨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寫出一條即可);
(2)如圖為實驗室制取氣體常使用的實驗裝置:

在實驗室中,常用加熱氯化銨(固體)和熟石灰(固體)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氣.
①采用上述方法制取氨氣應選擇
A
A
(填裝置序號)作為氣體的發生裝置;
②同學們一致認為,選擇C裝置收集氨氣不合理,理由是
氨氣的密度小于空氣
氨氣的密度小于空氣

③裝置A除用作某些氣體的發生裝置外,還可進行其它實驗,如
加熱碳酸氫銨
加熱碳酸氫銨
(請舉一例加以說明).
(3)2007年化學家格哈德?埃特爾在哈伯研究所證實了氫氣與氮氣在固體催化劑表面合成氨的反應過程,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分別表示N2、H2、NH3.在催化劑表面(下圖中表示催化劑表面)N2和H2反應合成氨的反應過程可用五張圖表示如下:

①觀察上圖,可發現合成氨反應過程的順序為:E→
D
D
A
A
B
B
→C(在括號中填寫其它三張圖示的序號);
②綜合以上五張圖示,你能總結出的有關化學反應的一條結論是:
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均不變
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均不變

(4)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嘗試利用氨氣進行“微粒的基本性質”的實驗探究,實驗過程如下:
a.將干燥的集氣瓶B充滿與大氣壓強相等的干燥氯化氫氣體并組裝成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K3處于關閉狀態至操作b 完成為止);
b.通過調節活塞K1、K2,在干燥的集氣瓶A中充滿與大氣壓強相等的干燥氨氣,其操作是:打開K1、K2,在
K1
K1
(選填“K1”或“K2”)處導管口通入干燥的氨氣;
c.集滿氨氣后,關閉K1、K2,再打開K3,一段時間后兩只集氣瓶中都出現白煙(氯化氫氣體與氨氣反應產生氯化銨固體的細小顆粒).
①寫出c步實驗中所發生的反應的化學式表達式
NH3+HCl=NH4Cl
NH3+HCl=NH4Cl
;
②上述c步實驗中出現的現象說明
微粒(或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微粒(或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5)近期發生的“三鹿”嬰幼兒奶粉事件,敲響了食品安全的警鐘.國家規定:每100g嬰幼兒奶粉中蛋白質必須達12g-25g.為了測定奶粉中蛋白質的含量,可采用“蓋爾達法”分解其中的蛋白質.其原理是把蛋白質中的氮元素完全轉化為氨氣,再用稀硫酸吸收氨氣.
①蛋白質在人體胃腸內與水反應,最終生成氨基酸被人體吸收.丙氨酸(化學式為C3H7O2N)就是一種氨基酸,丙氨酸中C、H、O、N各元素的質量比為
36:7:32:14
36:7:32:14

②蛋白質的代謝產物主要是尿素[CO(NH22],若從食物中攝取的蛋白質經體內新陳代謝后完全轉化為尿素排出體外,每人每天相當于排出尿素30g.30g尿素中含氮元素
14
14
g.
③圖2是某奶粉包裝袋上的部分文字說明.現取該奶粉樣品100g,用“蓋爾達法”分解其中的蛋白質,產生氨氣的質量為3.74g.

通過計算說明:該奶粉包裝袋上所注蛋白質的含量是否真實(蛋白質含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1909年化學家哈伯在實驗室首次將氮氣和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合成了氨(NH3).常溫下,氨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小于空氣,極易溶解于水,氨和氧氣在鉑催化劑和一定溫度下反應產生一氧化氮和水.
(1)從以上信息中你能總結出氨的物理性質是______(寫出一條即可);
(2)如圖為實驗室制取氣體常使用的實驗裝置:

在實驗室中,常用加熱氯化銨(固體)和熟石灰(固體)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氣.
①采用上述方法制取氨氣應選擇______(填裝置序號)作為氣體的發生裝置;
②同學們一致認為,選擇C裝置收集氨氣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③裝置A除用作某些氣體的發生裝置外,還可進行其它實驗,如______(請舉一例加以說明).
(3)2007年化學家格哈德?埃特爾在哈伯研究所證實了氫氣與氮氣在固體催化劑表面合成氨的反應過程,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分別表示N2、H2、NH3.在催化劑表面(下圖中表示催化劑表面)N2和H2反應合成氨的反應過程可用五張圖表示如下:

①觀察上圖,可發現合成氨反應過程的順序為:E→______→______→______→C(在括號中填寫其它三張圖示的序號);
②綜合以上五張圖示,你能總結出的有關化學反應的一條結論是:______.
(4)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嘗試利用氨氣進行“微粒的基本性質”的實驗探究,實驗過程如下:
a.將干燥的集氣瓶B充滿與大氣壓強相等的干燥氯化氫氣體并組裝成如圖1所示的實驗裝置(K3處于關閉狀態至操作b 完成為止);
b.通過調節活塞K1、K2,在干燥的集氣瓶A中充滿與大氣壓強相等的干燥氨氣,其操作是:打開K1、K2,在______(選填“K1”或“K2”)處導管口通入干燥的氨氣;
c.集滿氨氣后,關閉K1、K2,再打開K3,一段時間后兩只集氣瓶中都出現白煙(氯化氫氣體與氨氣反應產生氯化銨固體的細小顆粒).
①寫出c步實驗中所發生的反應的化學式表達式______;
②上述c步實驗中出現的現象說明______.
(5)近期發生的“三鹿”嬰幼兒奶粉事件,敲響了食品安全的警鐘.國家規定:每100g嬰幼兒奶粉中蛋白質必須達12g-25g.為了測定奶粉中蛋白質的含量,可采用“蓋爾達法”分解其中的蛋白質.其原理是把蛋白質中的氮元素完全轉化為氨氣,再用稀硫酸吸收氨氣.
①蛋白質在人體胃腸內與水反應,最終生成氨基酸被人體吸收.丙氨酸(化學式為C3H7O2N)就是一種氨基酸,丙氨酸中C、H、O、N各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
②蛋白質的代謝產物主要是尿素[CO(NH22],若從食物中攝取的蛋白質經體內新陳代謝后完全轉化為尿素排出體外,每人每天相當于排出尿素30g.30g尿素中含氮元素______g.
③圖2是某奶粉包裝袋上的部分文字說明.現取該奶粉樣品100g,用“蓋爾達法”分解其中的蛋白質,產生氨氣的質量為3.74g.

通過計算說明:該奶粉包裝袋上所注蛋白質的含量是否真實(蛋白質含氮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1-2012學年湖北省天門市彭市中學九年級(上)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解答題

1909年化學家哈伯在實驗室首次將氮氣和氫氣在一定條件下合成了氨(NH3).常溫下,氨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小于空氣,極易溶解于水,氨和氧氣在鉑催化劑和一定溫度下反應產生一氧化氮和水.
(1)從以上信息中你能總結出氨的物理性質是______(寫出一條即可);
(2)下圖為實驗室制取氣體常使用的實驗裝置:

在實驗室中,常用加熱氯化銨(固體)和熟石灰(固體)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氣.
①采用上述方法制取氨氣應選擇______(填裝置序號)作為氣體的發生裝置;
②同學們一致認為,選擇C裝置收集氨氣不合理,理由是______.
(3)2007年化學家格哈德?埃特爾在哈伯研究所證實了氫氣與氮氣在固體催化劑表面合成氨的反應過程,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用 、分別表示N2、H2、NH3.在催化劑表面(下圖中表示催化劑表面)N2和H2反應合成氨的反應過程可用五張圖表示如下:
①觀察上圖,可發現合成氨反應過程的順序為:E→______→______→______→C(在括號中填寫其它三張圖示的序號);
②綜合以上五張圖示,你能總結出的有關化學反應的一條結論是:______.
(4)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嘗試利用氨氣進行“微粒的基本性質”的實驗探究,實驗過程如下:
a.將干燥的集氣瓶B充滿與大氣壓強相等的干燥氯化氫氣體并組裝成如右圖所示的實驗裝置(K3處于關閉狀態至操作b完成為止);
b.通過調節活塞K1、K2,在干燥的集氣瓶A中充滿與大氣壓強相等的干燥氨氣,其操作是:打開K1、K2,在______(選填“K1”或“K2”)處導管口通入干燥的氨氣;
c.集滿氨氣后,關閉K1、K2,再打開K3,一段時間后兩只集氣瓶中都出現白煙(氯化氫氣體與氨氣反應產生氯化銨固體的細小顆粒).
①上述c步實驗中出現的現象說明______.
②如果這兩個瓶子是質地較軟的塑料瓶,我們將會觀察到塑料瓶變癟了,原因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練習冊答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av第一页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 | www嫩草 | 黄页网站大全在线观看 | 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 | 欧美高清成人 | 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入口 |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 正在播放欧美 | 无码国模国产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 午夜天堂精品久久久久 | 91色视频在线观看 | 嫩草视频在线播放 |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一区 |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成人国产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免费看的毛片 | 午夜免费福利在线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观看 |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视频 | 日韩成人免费在线 | 久久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九色91在线 | 欧美精品一二三 | 亚洲免费观看视频 | 黄色免费在线观看 |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一色天 | 能在线观看的黄色网址 | 亚洲午夜成激人情在线影院 |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看中文带字幕 |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 |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片免费 | 一区二区三区亚洲视频 | 欧美日韩在线精品 | 日韩和欧美的一区二区 |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