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1)由題干信息可知,氨氣的物理性質為:常溫下,氨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密度小于空氣,極易溶解于水;
(2)實驗室常用加熱氯化銨(固體)和熟石灰(固體)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氣,應選擇“固固加熱”裝置A;氨氣密度比空氣小,不能用C裝置收集氨氣;A裝置還可以用于加熱碳酸氫銨;
(3)①分析題中五個圖是準確解答本題的核心.
圖A所示為附在催化劑表面的原子,此圖應該是變化中分解成原子的一個過程;
圖B中形成了氨氣分子,應為原子重新組合成新分子的過程;
圖C表示出新分子與催化劑分離,應為變化過程的最后環節;
圖D中分子仍然為原反應物的分子,和圖⑤相比較,可判斷是反應物與催化劑相結合的一個過程;
圖E中的分子仍為氮氣分子和氫氣分子,且反應物分子還沒接觸到催化劑,此圖應表示反應最初的過程;
所以合成氨的順序為:E→D→A→B→C;
②綜合以上五張圖示,你能總結出的有關化學反應的結論是: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或化學變化中,原子的個數和種類不變等;
(4)b、氨氣的密度比空氣小,應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氨氣,所以在K
1處導管口通入干燥氨氣;
①氯化氫氣體與氨氣反應產生氯化銨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NH
3+HCl=NH
4Cl;
②上述c步實驗中出現的現象說明微粒(或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5)①丙氨酸中C、H、O、N素的質量比(12×3):(1×7):(16×2):14=36:7:32:14.
②由尿素的化學式為CO(NH
2)
2,則30g尿素中氮元素的質量為30g×

×100%=14g.
③3.74gNH
3中氮元素的質量=3.74g×(

×100%)=3.08g;
含氮元素3.08g的蛋白質的質量=3.08g÷16%=18.1g;

×100%=18.1%,所以該奶粉包裝袋上所注蛋白質的含量不真實;
故答案為:
(1)常溫下,氨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2)①A;②氨氣的密度小于空氣;③加熱碳酸氫銨;
(3)①DAB;②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均不變;
(4)K
1;①NH
3+HCl=NH
4Cl;②微粒(或分子)是不斷運動的;
(5)①36:7:32:14;②14;③3.74gNH
3中氮元素的質量=3.74g×(

×100%)=3.08g;
含氮元素3.08g的蛋白質的質量=3.08g÷16%=18.1g;

×100%=18.1%,所以該奶粉包裝袋上所注蛋白質的含量不真實.
分析:(1)根據題干信息來分析解答;
(2)根據實驗室制取氨氣的反應原理和氨氣的性質來解答;
(3)根據化學變化的實質為:反應物的分子在一定條件下被破壞,分解成原子,然后這些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解答;
(4)根據氨氣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解答.
(5)①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進行分析解答.
②根據尿素的化學式及尿素的質量來計算氮元素的質量;
③根據氨氣的質量計算出氮元素的質量,從而計算奶粉中蛋白質的質量分數,并與圖對比,判斷是否真實.
點評:本題考查氨氣的性質、實驗室制取裝置的選擇、化學反應實質,綜合性強,要加強根據題意,抽取信息進行解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