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除去雜質的方法中正確的是
選項 | 物質(雜質) | 除去雜質的方法 |
A | CO2(CO) | 通入O2點燃 |
B | NaCl(KNO3) | 溶解、蒸發、結晶 |
C | K2MnO4(KMnO4) | 加熱 |
D | CaCO3(CaO) | 溶解、過濾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甘肅省嘉峪關市初三網上閱卷模擬訓練測試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6分)為了節約林木資源,近幾年興起了石頭紙.石頭紙可用沿海水產養殖中產生的大量廢棄貝殼制得,為了測定某種貝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取貝殼25g,加入200g的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稱得反應后物質的總質量為216.2g(假設貝殼中其它物質不與鹽酸反應且不溶于水).請你計算:
(1)貝殼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2)反應后所得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精確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山東省聊城市九年級3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典故中,從物質變化的角度分析,主要體現化學變化的是
A.司馬光砸缸 B.刻舟求劍 C.火燒赤壁 D.鐵杵磨成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遼寧省丹東市九年級一模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探究題
(9分)實驗室有一瓶保存不當的試劑(如下圖所示),其殘缺的標簽中只剩下“Na”和“10%”字樣。已知它是無色液體,是初中化學常用的試劑。小華等幾位同學很感興趣,決定對其成分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這瓶試劑溶質是什么?
【交流研討】根據受損標簽的情況判斷,這瓶試劑不可能是 (填字母序號)。
A.酸 B.堿 C.鹽
【查閱資料】①初中化學常見的含鈉化合物有NaCl、NaOH、Na2CO3、NaHCO3。
②Na2CO3、NaHCO3溶液都呈堿性。NaCl溶液呈中性。
③室溫下(20℃)時,4種物質的溶解度的數據如下。
物質 | NaCl | NaOH | Na2CO3 | NaHCO3 |
溶解度/g | 36 | 109 | 215 | 9.6 |
【得出結論】小華根據試劑瓶上標注和上表溶解度數據判斷,這瓶試劑不可能是 。
【猜想與實驗】①可能是 溶液;
②可能是NaOH溶液;
③可能是NaCl溶液。
(1)小亮用潔凈的玻璃棒蘸取該溶液,滴到干燥的pH試紙上,測得pH=11,他判斷該溶液不可能是 。
(2)小強為了確定該溶液的成分,進行了如下實驗。
操作步驟 | 實驗現象 | 結論 |
步驟一:取樣品于試管中,滴加足量 | 產生大量的氣泡 | 猜想①正確。 |
步驟二:把產生的氣體,通入 |
【質疑】小華則不同意小強的觀點,認為溶液中有Na2CO3還可能有NaOH。請你幫助他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探究步驟 | 預計現象 | 結論 |
步驟一:取樣品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 溶液并過濾 | 產生白色沉淀 | 溶液中既含Na2CO3,又含有NaOH |
步驟二:向上述濾液中滴加酚酞試液 | 酚酞試液變 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遼寧省丹東市九年級一模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填空題
(4分)下圖是A、B、C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請回答:
(1)曲線中P點表示 。
(2)A物質中混有少量B物質時,可采用 的方法得到較純凈的A物質。
(3)t2℃時將相同質量的A、B、C三種物質分別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有一種固體物質完全溶解了,這種物質是 。
(4)t1℃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同時升溫到t2℃,此時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遼寧省丹東市九年級一模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在下列各種物質按單質、氧化物、混合物的順序排列的是
A.冰 干冰 硫酸
B.生鐵 純堿 石油
C.水銀 生石灰 天然氣
D.石墨 氯酸鉀 空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空氣成分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空氣中的氧氣主要來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B.空氣中分離出的氮氣可以用作食品防腐劑
C.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不會影響地球環境
D.空氣中敞口放置的餅干變軟是因為空氣中含有水蒸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化學小組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1)根據右圖回答問題。
①紅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將紅磷改為木炭,反應結束后降至室溫,打開止水夾,燒杯中的水不倒吸入集氣瓶的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四硫化鈉(Na2S4)固體可替代紅磷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反應原理為:2Na2S4+O2+2H2O=
8S↓+4NaOH(氫氧化鈉)。
小資料:四硫化鈉(Na2S4)與氧氣、水反應生成難溶于水的固體硫(S)和易溶于水的氫氧化鈉。
【實驗過程】
①取足量的四硫化鈉固體加入試管中,再加入適量的水,迅速塞緊橡膠塞,充分振蕩。測量液面至橡膠塞下沿的距離,記錄數據h1(如圖1所示)。
圖1 圖2
②將該試管插入水中(如圖2所示),拔下橡膠塞,觀察到__________,塞緊橡膠塞。將試管取出,倒轉過來,測量液面至橡膠塞下沿的距離,記錄數據h2。理論上h2∶h1= 。
③按照①和②再重復實驗2次。3次實驗數據如下表所示。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
h1/cm | 11.0 | 11.4 | 11.6 |
h2/cm | 8 | 9.1 | 9.2 |
根據第3次實驗數據,計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 %(結果精確到 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株洲晚報2月28日報道:“因廚房窗戶緊閉,4名年輕人深夜煤氣中毒,幸好被及時搶救,均脫離危險”。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引起煤氣中毒的主要成分是CO2
B.為了便于及時發現煤氣泄漏,煤氣廠常在家用煤氣中摻入微量具有難聞氣味的氣體
C.冬天用煤爐取暖時,為了防止冷空氣進入,應關閉門窗
D.在煤爐旁放一盆冷水,可以防止煤氣中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