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關實驗室制取氧氣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 | 排空氣法收集氧氣,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瓶口來驗滿 |
| B. | 加熱固體制取氧氣之后,應先把導管移開水面,再熄滅酒精燈 |
| C. | 沒有二氧化錳作催化劑,過氧化氫就不會產生氧氣 |
| D. | 氯酸鉀加熱制取氧氣,可以用高錳酸鉀來代替二氧化錳 |
氧氣的檢驗和驗滿;制取氧氣的操作步驟和注意點;催化劑的特點與催化作用. | |
專題: | 常見氣體的實驗室制法、檢驗、干燥與凈化. |
分析: | A、根據氧氣的驗滿進行分析判斷. B、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氧氣實驗結束后的注意事項進行分析判斷. C、根據過氧化氫的性質進行分析判斷. D、根據高錳酸鉀加熱時分解生成二氧化錳進行分析判斷. |
解答: | 解:A、氧氣的驗滿方法是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瓶口,若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則證明已收集滿,故A說法正確; B、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氧氣實驗結束后,先將導氣管從水槽中取出,后停止加熱,以防止冷水倒流進入熱試管,引起試管炸裂,故B說法正確. C、沒有二氧化錳作催化劑,過氧化氫也會產生氧氣,但反應速率很慢,故C說法錯誤. D、高錳酸鉀加熱時分解的產物中有二氧化錳,生成的二氧化錳做氯酸鉀加熱制取氧氣的催化劑,同樣生成氧氣的速率很快,故D說法正確. 故選C. |
點評: | 本題主要考查了氧氣的驗滿、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注意事項以及催化劑的有關知識,難度不大,但須認真分析.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是物質與其構成粒子之間的關系圖,回答下列問題:
(1)金屬鐵是由 (選填“原子”、“分子”或“離子”,下同)構成的,二氧化碳由 構成的,氯化鈉是由 構成的.
(2)原子得到或失去電子后形成離子.某離子的結構示意圖為
①當a= 時,該粒子是原子.
②當a=8時,該粒子是 (選填“原子”、“陽離子”或“陰離子”).
(3)氯化氫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走進實驗室就聞到了這種氣味.從分子的角度解釋這種現象: .
(4)保持水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 ,寫出電解水反應的文字或符號表達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對燃燒現象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
| A. | 蠟燭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 B. | 硫在氧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
| C. | 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 |
| D. | 鎂帶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給試管中的固體加熱后,試管破裂了,其原因有( )
①試管外壁有水;②集中加熱前沒有預熱;③加熱過程中,試管伸進燈芯了;④試管口向上傾斜;⑤熱的試管接觸冷水;⑥試管夾未夾在試管中上部.
| A. | ①③④⑤ | B. | ②③④⑥ | C. | ①②④⑤⑥ | D. | ①②③④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班同學如圖裝置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先用彈簧夾夾住乳膠管.點燃紅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紅磷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觀察廣口瓶內水面變化情況.實驗完畢,甲同學的廣口瓶內水面上升明顯小于瓶內空氣體積的,乙同學的廣口瓶內水面上升明顯大于瓶內空氣體積的
.
下列對這兩種現象解釋合理的是( )
①甲同學可能使用紅磷的量不足,瓶內氧氣沒有消耗完
②甲同學可能未塞緊瓶塞,紅磷熄滅冷卻時外界空氣進入瓶內
③乙同學可能沒夾緊彈簧夾,紅磷燃燒時瓶內部分空氣受熱從導管逸出
④乙同學可能插入燃燒匙太慢,塞緊瓶塞之前,瓶內部分空氣受熱逸出.
| A. | 只有①③ | B. | 只有②④ | C. | 只有①②③ | D. | ①②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學好化學能使我們更好的認識各種現象,更合理解決實際問題。2010年11月15日上海某住宅高樓著火,對我們敲響了警鐘。由此聯想到,人人都應懂得一些防火知識,掌握一些自救方法。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一場大火往往由一個小小的煙頭引起,煙頭在火災發生中所引起的作用是 。
(2)由于現在裝修材料的大量使用,室內發生火災時會產生不少有害氣體。如果室內發生火災,可用濕棉被蓋在身上,并用濕毛巾或濕口罩捂住口鼻,采取 (填“站立”或“彎腰或匍匐”) 的姿勢迅速逃離火場。其中用濕毛巾或濕口罩捂住口鼻的作用是 ;根據滅火的原理請你說明濕棉被蓋在身上的作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