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別空氣、氧氣和二氧化碳三瓶氣體,最佳的做法是
A.觀察氣體顏色 B.聞氣體的氣味
C.將氣體分別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D.將燃著的木條分別伸入集氣瓶中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同學化學實驗室中對蠟燭的性質進行探究,進行了如下實驗,其中你認為不正確的實驗方案是( )
| A. | 觀察蠟燭的顏色和外觀 | B. | 放入水中試其溶解性 |
| C. | 用嘴嘗其味道 | D. | 點燃觀察是否有變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圖(如圖2)是從元素周期表中得出的部分信息,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鉀是一種金屬元素
B.鉀元素符號為K
C.鉀元素的原子序數為19
D.鉀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39.1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校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下列裝置進行實驗。
【實驗目的】
一、用高錳酸鉀制取一瓶氧氣,做細鐵絲燃燒的實驗;
二、粗略測定加熱2g高錳酸鉀所收集到的氧氣體積。
【反應原理】(用化學式表達式表示)
(1)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該反應屬于______________(填“化合”或“分解”)反應;
(2)高錳酸鉀制氧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該反應屬于______________(填“化合”或“分解”)反應。
【裝置連接】
(1)寫出標數字的儀器名稱:① 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
(2)為達到實驗二的目的,各裝置的正確連接順序是:(填接口的字母)
a → _______ → _______ → d。
【問題分析】
(1)實驗過程發現B瓶中的水變紅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本實驗中,收集氧氣的時機是加熱后馬上收集,若是在氣體連續不斷產生之后
才開始收集,則測得的氧氣的體積會比實際值 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
“不變”)。
(3)實驗結束時,乙同學發現收集到的氧氣大于理論產量,針對這一現象,同學們進
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I:反應生成的二氧化錳分解放出氧氣;
猜想Ⅱ:反應生成的錳酸鉀分解放出氧氣。
【實驗驗證】同學們分為兩組,分別進行以下實驗:
① 第一組同學取一定質量的二氧化錳裝入試管,在250℃條件下加熱一段時間,冷卻
后測得二氧化錳的質量不變.則猜想__________錯誤。
② 第二組同學取錳酸鉀裝入試管,在250℃條件下加熱,沒有用測定質量的方法得出
了猜想Ⅱ正確的結論。該組同學選擇的實驗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實驗現象的描述符合事實的是
A、硫在空氣中燃燒,發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
B、將點燃的木條放入盛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木條的火焰熄滅
C、鐵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D、紅磷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大量白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表示治理汽車尾氣所涉及反應的微觀過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 | 圖中單質的化學式為N2 | B. | 該反應使有毒氣體轉化為無毒氣體 |
| C. | 反應物都屬于氧化物 | D. | 反應中原子、分子個數都不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