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上最早對金屬資源進行利用的國家。
(1)中國古代常用的煉銅方法有兩種。方法一:膽銅法,也就是“濕法煉銅”,其原理
是將膽礬(硫酸銅晶體)溶于水,再將鐵放入膽礬溶液中把銅置換出來,請寫出
此過程中生成銅的化學方程式 ;方法二:火法煉銅,
就是將孔雀石和焦炭混合加熱煉銅。先將孔雀石【Cu2(OH)2CO3】加熱分解成黑
色固體、水和二氧化碳三種氧化物,方程式為 ,
然后利用焦炭去高溫還原獲得金屬銅。
(2)中國早在西漢時期就會煉鋼,其中一種方法叫“炒鐵”,就是將含碳量過高的生鐵
加熱至半流體狀,然后加入鐵礦石粉混合后不斷“翻炒”,從而讓生鐵中的碳元素
不斷滲出,被空氣氧化從而降低含碳量,寫出降低含碳量的原理的方程式 。
(3)上述兩種金屬的冶煉原理中,沒有涉及的基本反應類型是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0年在中國的上海舉行世博會,下列措施不符合世博會“節能、環保、低碳”理念的是:( )
A.“陽光谷”上采陽光、下蓄雨水,可給世博園區提供照明用電和生活用水
B.主題館的東、西兩墻種植大面積的生態植物,以吸收二氧化碳
C.用煤發電,以保證充足的電力供應
D.在交通、建筑、生活設施等方面廣泛應用新能源技術,以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以下是某同學做過的小實驗,其中能成功的是
① 用蠟燭制取少量的炭黑 ② 用碎雞蛋殼和食醋制取少量CO2
③ 用肥皂水區別硬水和軟水 ④ 用淬火后的縫衣針制作釣魚鉤
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將甲、乙、丙、丁四種物質放入一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發生反應,測得反應
前后有關數據如下表所示,下列有關此反應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物質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應前質量(g) | 20 | 50 | 80 | 30 |
反應后質量(g) | 0 | 100 | 20 | x |
A.反應后丁的質量x為30 g
B.參加反應的甲、丙的質量比為1∶4
C.若乙、丁的相對分子質量之比為5∶6,則其化學計量數之比為1∶2
D.若該反應為復分解反應且甲、乙、丙分別為酸、鹽、堿,則丁一定是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使用量筒規格為xmL的量筒量取液體,圖示為量取時的實際情景(只畫出有關片段),則所量取的液體體積讀數應為
A.(b+0.1)mL B.(b+0.2)mL C.(×b)mL D.(b+
×1)m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K2SO4是無氯優質鉀肥,Mn3O4是生產軟磁鐵氧體材料的主要原料。以硫酸工業的尾氣聯合制備K2SO4和Mn3O4的工藝流程如下:
圖1 圖2
(1)反應Ⅰ中所需碳酸鈣為粉末狀,其目的是 ;反應生成了硫酸鈣和二氧化碳,請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反應Ⅱ中要得到純凈的碳酸鈣的操作為: 、洗滌、 。操作中若不進行洗滌處理,則制得的碳酸鈣中一定含有 雜質。
(2)幾種鹽的溶解度如圖1。反應III中,向(NH4)2SO4溶液中加入KCl溶液充分反應后,進行蒸發結晶、 、洗滌、干燥等操作即得K2SO4產品。反應Ⅲ中有硫酸鉀析出而沒有氯化銨析出的原因是 。反應Ⅲ所得到的溶液為硫酸鉀的 (填“飽和”或“不飽和”)溶液。
(3)檢驗K2SO4樣品是否含有氯化物雜質的實驗操作是: 。
A.取樣溶解靜置,向溶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若無白色沉淀生成,則無氯化物;
B.取樣溶解靜置,先向溶液中滴加過量氯化鋇溶液,靜置后向上層溶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若無白色沉淀生成,則無氯化物;
C.取樣溶解靜置,先向溶液中滴加過量硝酸鋇溶液,靜置后向上層溶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若無白色沉淀生成,則無氯化物;
(4)反應Ⅰ到反應Ⅲ的過程中可循環利用的物質是 。
(5)Mn3O4中錳元素的化合價為+2和+3,Mn3O4與稀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6)圖2是煅燒MnSO4•H2O時溫度與剩余固體質量變化曲線。
①該曲線中A段所表示物質的化學式為 。
②煅燒過程中固體錳含量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當溫度超過1000℃時,得到二氧化硫和一種相對穩定的物質Mn3O4,請寫出A段的物質轉化為Mn3O4的化學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合作學習小組討論辨析以下說法:①純凈水和礦泉水都是純凈物;②糖類、蛋白質、油脂都能提供能量;③太陽能、風能和天然氣都是可再生能源;④霉變的大米(含有黃曲霉毒素)只要洗干凈就可放心食用;⑤合金比組成合金的純金屬強度和硬度更高、抗腐蝕性能更好; ⑥用碳素墨水填寫檔案資料可以保存時間更久。其中正確的是 ( )
A.②⑤⑥ B.③⑤⑥ C.④⑤⑥ D.①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