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1)潔凈的空氣對人類和其他動植物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隨著工業的發展,排放到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和煙塵對空氣造成了污染。
①目前,很多地區空氣污染指數超標,原因之一是 ;
A.人的呼吸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化石燃料的燃燒 D.太陽能的利用
②把a、b、c、d產生的原因的序號填在橫線上.
A.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高 B.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排人大氣中
C.一氧化碳進入室內 D.冰箱制冷劑氟利昂等排人大氣中
a.形成酸雨 ;b.產生“溫室效應” ;c.破壞臭氧層 ;d.使人中毒 。
(2)能源、環境與人類的生活和社會發展密切相關
①目前,人類以化石燃料為主要能源,常見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
②為減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將其轉化為可燃性氣體,此過程可認為是碳與水的反應,其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
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為 ;該反應生成物的分子個數比為 。
③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人們積極尋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經研究發現NH3燃燒的產物沒有污染,且釋放大量能量,有一定應用前景。
將NH3燃燒反應的化學方程式補充完整:4NH3+3O26H2O+ 。
(1)①C;②B;A;D;C;
(2)①天然氣;②置換反應;1:1;③2N2
【解析】
試題分析:(1)①空氣的污染途徑是工廠廢氣的任意排放,大量燃燒化石燃料,汽車尾氣的排放,可總結為:有害氣體和煙塵,主要的有害氣體有: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這些氣體主要來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燒和工廠的廢氣;故選C;
②a、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排入大氣中,能和雨水反應生成相應的酸,達到一定程度時形成酸雨;故填:B。
b、二氧化碳是一種溫室氣體,當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加時,會導致溫室效應;故填:A。
c、制冷劑“氟利昂”排入大氣中會破壞臭氧層;故填:D。
d、一氧化碳易于與人體內的血紅蛋白結合使人中毒;故填:C。
(2)①常見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氣;②由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由一種單質和化合物反應,生成了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屬于置換反應;由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及質量守恒定律可知,該圖示中一個碳原子與一個水分子反應,生成了一個一氧化碳分子和一個氫分子,所以,該反應生成物的分子個數比為1:1;③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物中有4個氮原子、12個氫原子、6個氧原子,生成物中有12個氫原子,6個氧原子,只少4個氮原子,所以另一種生成物是氮氣,所以NH3燃燒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4NH3+3O26H2O+2N2。故答案為:①天然氣;②置換反應;1:1;③2N2。
考點:空氣的污染及其危害;化石燃料及其綜合利用;模型圖的應用;反應類型的判定;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西省撫州市初三上學期期中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A.化學變化常有發光放熱現象,所以有發光放熱現象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
B.單質只含一種元素,所以含一種元素的物質一定是單質
C.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所以沒有新物質生成的變化一定是物理變化
D.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省鹽城市初三上學期12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某無色氣體可能由H2、CH4、CO、CO2中的幾種組成。將些混合氣體通過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出現白色渾濁;將剩余氣體導出,經干燥后點燃,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燒杯內壁有水珠生成。該混合氣體的組成不可能是
A.H2、CH4、CO B.H2、CO2
C.CH4、CO2 D.CH4、CO、H2、CO2
選項 | 物質 | 所含雜質 | 除去雜質的方法 |
A | CO2 | CO | 將氣體點燃 |
B | N2 | O2 | 通過灼熱的銅網 |
C | Cu | Zn | 加入過量的稀鹽酸,過濾,洗滌,干燥 |
D | FeCl2 | CuCl2 | 加入過量的鐵粉,過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江蘇省鹽城市初三上學期12月月考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人體吸入的O2有2%轉化為活性氧,它加速人體衰老,被稱為“奪命殺手”。我國科學家嘗試用Na2SeO3清除人體內的活性氧,Na2SeO3中的Se(硒)元素的化合價是
A.+2 B.+4 C.+6 D.-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4-2015學年上海市浦東新區初三上學期期末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物質化學式的讀法和寫法都正確的是
A.膽礬CuSO4·5H2O B.碳酸鈉NaCO3
C.氫氧化鈉Na(OH)2 D.氧化鐵FeO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