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研究性學習小組在驗證“堿使酚酞試液變紅”的實驗時,發現一個意外現象:將酚酞試液滴入某NaOH溶液中,溶液變成了紅色,可是過一會兒紅色卻消失了。
【提出問題】是什么原因導致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由紅色褪為無色?
【猜想與假設】他們分別對這種意外現象作如下猜想:
甲同學:可能是酚酞與O2發生了反應;
乙同學:可能是NaOH溶液與空氣中的CO2發生了反應;
丙同學:可能與NaOH溶液濃度大小有關;
你認為可能還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關(寫一條即可)。
【設計實驗】三位同學分別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
(1)甲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請你填寫下表。
實驗步驟 | 設計這一步驟的目的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1.將NaOH溶液加熱煮沸 | 溶液變紅,過一會兒紅色消失 | 甲同學猜想_______(填“正確”或不正確”) | |
2.向冷卻后的溶液中滴人酚酞,并滴一些植物油在其上方 |
(2)乙同學設計如圖裝置進行實驗,一段時間后,試管中溶液的紅色褪去,于是認定自己的猜想正確。請寫出CO2與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同學認為乙同學的實驗不夠嚴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若答對第(3)小題獎勵4分,化學試卷總分不超過60分。]
(3)丙同學使用了色度傳感器測溶液的顏色。他在a、b、c三個比色皿中分別加入等量5%、10%、20%的NaOH1溶液,然后各滴加2滴酚酞試液。溶液顏色的變化曲線如圖[說明:溶液無色時色度值(透過率)為100%]。請你觀察下圖回答問題。
①寫出兩條規律性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推測5%的NaOH溶液滴加2滴酚酞試液后褪為無色的時間約為( )
A.小于30s
B.30-90s
C.90-140s
D.140-180s
E.180-280s
F.大于280s
【答案】儀器不干凈,含有酸性物質(合理均可)
(1)
實驗步驟 | 設計這一步驟的目的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1.將NaOH溶液加熱煮沸 | 除去溶液中的氧氣 | 溶液變紅,過一會兒紅色消失 | 甲同學猜想不正確_ |
2.向冷卻后的…… | 隔絕氧氣 |
(2)2NaOH+CO2 =Na2CO3+H2O 若制取的二氧化碳氣體中混有氯化氫氣體,試管中溶液的紅色也能褪去
(3)①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越大,酚酞試液變紅后褪色越快;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越小,色度值越大。②F
【解析】
試題分析:【猜想與假設】他們分別對這種意外現象作如下猜想我認為可能還與儀器不干凈,含有酸性物質有關;【設計實驗】三位同學分別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猜想:(1)甲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1.將NaOH溶液加熱煮沸,其目的是除去溶液中的氧氣,2.向冷卻后的溶液中滴人酚酞,并滴一些植物油在其上方目的是隔絕空氣(或氧氣)實驗現象為溶液變紅,過一會紅色消失,實驗結論是甲同學的猜想不正確;(2)乙同學設計如圖裝置進行實驗,一段時間后,試管中溶液的紅色褪去,于是認定自己的猜想正確。CO2與NaOH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2NaOH+CO2 =Na2CO3+H2O;。甲同學認為乙同學的實驗不夠嚴謹,理由是若制取的二氧化碳氣體中混有氯化氫氣體,試管中溶液的紅色也能褪去;(3)丙同學使用了色度傳感器測溶液的顏色;觀察右圖,可知結論①: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越大,酚酞試液變紅后褪色越快;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越小,色度值越大。②推測5%的NaOH溶液滴加2滴酚酞試液后褪為無色的時間約為大于280秒,因為其色度變化由85%到95%時需要140秒多點,故到完全消失需要280秒以上。選擇F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研究小組為了驗證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質,進行如下實驗。
(1)圖一中看到的現象是 ,說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質是_______。
(2)小剛同學利用圖二裝置驗證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鈉、氫氧化鈣反應。
資料:通常狀況下,1體積的水約能溶解1體積二氧化碳。
①甲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②小剛同學設計的實驗方案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用下圖裝置進行以下三個實驗。
(1)若廣口瓶中盛有MnO2,分液漏斗中盛有H2O2溶液。關閉K1,打開K2和分液漏斗的活塞,注入H2O2溶液后,關閉分液漏斗的活塞。廣口瓶內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檢驗生成氣體的方法是 。
(2)若廣口瓶中收集滿CO2氣體,分液漏斗中盛有NaOH溶液,右側導氣管伸入盛有水的燒杯中。打開分液漏斗的活塞,注入NaOH溶液后,關閉分液漏斗的活塞,一段時間后,打開K2,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3)【資料】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變渾濁;繼續通入CO2,變渾濁的石灰水又會逐漸變澄清。若廣口瓶中盛有澄清石灰水,右側導氣管伸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燒杯中。打開K1和K2,從K1處通入CO2。欲證明CO2不能被石灰水完全吸收,能觀察到的實驗現象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鋁鐵銅銀是常見的金屬。
(1)鋁比鐵活潑,但鋁在空氣中比鐵穩定,原因是 。
A.鋁的密度比鐵小
B.鋁在地殼中含量比鐵高
C.在空氣中鋁的表面能夠形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
(2)許多金屬都與酸反應,可制得氫氣。請您寫出鋅與稀鹽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物質的性質決定用途。下列因果關系不成立的是
A.因為氧氣能支持燃燒,所以可能作燃料
B.因為氮氣化學性質不活潑,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裝袋內防腐
C.因為磷燃燒能產生大量白煙,所以可用于制作煙幕彈
D.因為一氧化碳具有還原性,所以工業上用于煉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課堂上要學習堿的化學性質,老師讓兩位同學和他共同做實驗,要求兩位同學分別向澄清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中吹氣,如圖①②所示,老師告訴同學們,呼出的氣體中只有二氧化碳有可能與澄清石灰水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同學們在吹氣后觀察到①中澄清石灰水邊渾濁,②中氫氧化鈉溶液無明顯現象.觀察實驗現象后老師問,通過實驗現象的觀察,檢驗二氧化碳氣體應該使用 ,針對②中的情況,師生共同開始探究之旅.
【提出問題】二氧化碳通入氫氧化鈉溶液中無明顯現象,兩者是否發生了化學反應?
【猜想假設】猜想A:兩者發生了化學反應;猜想B:兩者沒有發生化學反應.
【實驗探究】
(1)小明設計了如圖所示的③、④兩個實驗.
實驗現象:③中的軟塑料瓶變癟,④中 .
(2)小亮認為小明的實驗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使容器內壓強降低,小光同學卻對此提出了質疑,他認為小明的實驗不嚴謹,若仍利用該裝置,需要補做的對比實驗是 .
(3)小光設計的是通過檢驗生成物來驗證猜想,請幫他填寫實驗報告: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取③實驗后的溶液少許,再向其加入 ( ) | 驗證了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
【實驗結論】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發生了化學反應.
【反思拓展】探究結束老師說,通過此探究實驗我們發現,對于沒有明顯現象的化學反應,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證明反應的發生,這些角度可以是:
①通過檢驗反應物減少證明反應發生;②通過 證明反應的發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小紅同學用A—E五種常見物質玩化學拼圖游戲,它們分別屬于單質、氧化物、酸、堿、鹽中的某一種。游戲規則要求下圖中實線相連物質之間能發生反應,虛線相連物質之間不能發生反應。A是產生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B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的溶液為藍色。請回答下列問題:
(1)A的化學式為 ;B的化學式為 。
(2)B與E反應的類型是 反應。
(3)C與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