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山東省濱州市無棣縣九年級中考模擬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信息分析題
化學就在我們的身邊,能改善我們的生活。請從①干冰②氧氣③氫氣④小蘇打⑤尿素⑥熟石灰中選出適當的物質并用化學式填空:
(1)用于改良酸性土壤___________; (2)用于人工降雨_______________;
(3)農業生產常用的氮肥___________ ; (4)用于潛水,醫療救援__________ ;
(5)被稱為“綠色能源”_____________ ; (6)常用作發酵粉的是 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北京市平谷區九年級一模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探究題
銅片在潮濕的空氣中久置,表面會產生綠色的銅銹。某小組同學設計并進行實驗,探究銅生銹的條件。
【查閱資料】常溫下,亞硫酸鈉(Na2SO3)可與O2發生化合反應。
【猜想與假設】常溫下,銅生銹可能與O2、CO2、水蒸氣有關。
【進行實驗】通過控制與銅片接觸的物質,利用如圖裝置(銅片長度為3 cm,試管容積為20 mL)分別進行下列5個實驗,并持續觀察30天。
編號 | 主要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1 | 先充滿用NaOH濃溶液洗滌過的空氣 再加入2 mL濃硫酸 | 銅片始終無明顯變化 |
2 | 先加入4 mL飽和Na2SO3溶液 再充滿CO2 | 銅片始終無明顯變化 |
3 | 加入2 mL NaOH濃溶液 | 銅片始終無明顯變化 |
4 | 先加入2 mL濃硫酸 再通入約4 mL CO2 | 銅片始終無明顯變化 |
5 | 先加入2 mL蒸餾水 再通入約4 mL CO2 | 銅片表面變成綠色 |
【解釋與結論】
(1)實驗中,NaOH濃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2)實驗1的目的是________。
(3)實驗2中,試管內的氣體主要含有CO2、________。
(4)得出“銅生銹一定與H2O有關”的結論,依據的兩個實驗是________(填編號)。
(5)由上述實驗可推知,銅片生銹的條件是________。
【反思與評價】
(6)在猜想與假設時,同學們認為銅生銹與N2無關,其理由是________。
(7)興趣小組的同學認為不需進行上述實驗,他們向銅銹中加入稀鹽酸并把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即可得出銅生銹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有關。他們的依據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北京市平谷區九年級一模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填充題
下列物質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質的是
A. 氧氣用于切割金屬 B.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 熟石灰用于改良土壤酸性 D. 純堿用于蒸饅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蘇州常熟市九年級4月調研測試(一模)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信息分析題
下列為實驗室常用的實驗裝置,回答問題:
(1)寫出帶有標號儀器的名稱:①________;②____________。
(2)用鋅和稀硫酸制取氫氣,應選用的發生裝置是___________(填序號,下同) ,收集裝置是__________。
(3)實驗室常用稀鹽酸和石灰石反應制CO2,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
(4)上圖所示裝置可用來測量生成的CO2的體積,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層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氣對實驗結果_________(填“有”或“無”)明顯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蘇州常熟市九年級4月調研測試(一模)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填充題
除去下列物質中的少量雜質,所選試劑及操作都比較合理的是
序號 | 物質 | 雜質 | 試劑 | 操作 |
A | FeCl2溶液 | CuCl2 | 過量鐵粉 | 結晶 |
B | CO2 | CO | 生石灰 | 洗氣 |
C | NaNO3溶液 | Na2CO3 | 適量CaCl2溶液 | 過濾 |
D | 銅粉 | 鐵粉 | 過量鹽酸 | 過濾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7屆江蘇省蘇州常熟市九年級4月調研測試(一模)化學試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填充題
水與人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下列有關水的說法正確的是
A. 明礬凈水的作用是消毒殺菌
B. 可用肥皂水區分硬水和軟水
C. 水的電解實驗說明水是由氫氣和氧氣組成的
D. 氯化鈉溶于水后生成大量自由移動的氯化鈉離子使水溶液能夠導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