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據CuSO4溶液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和硫酸鈉,氫氧化銅沉淀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進行分析解答.
(2)根據無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變色,遇堿性溶液變紅,進行分析解答.
【猜想假設】根據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滴有酚酞的溶液顯無色,進行分析解答.
【實驗設計】若要證明猜想一成立,即證明是否有鹽酸存在,可結合酸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解答.
【討論交流】氫氧化鈉溶液遇無色酚酞溶液變紅色,滴入NaOH溶液,根據是否立即變紅,進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CuSO4溶液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銅藍色沉淀和硫酸鈉,觀察到的現象為有藍色沉淀生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OH+CuSO4=Cu(OH)2↓+Na2SO4.
繼續滴加稀鹽酸,氫氧化銅沉淀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銅和水,反應的現象,通過稀鹽酸與氫氧化銅反應的現象(藍色沉淀消失),證明了酸和堿能發生反應.
(2)NaOH溶液顯堿性,滴入幾滴酚酞溶液,向NaOH溶液中滴入幾滴酚酞溶液,振蕩,變紅色,繼續加入稀鹽酸,觀察到溶液由紅色,說明堿性物質消失,由此現象也證明了酸和堿能發生反應.
【猜想假設】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滴有酚酞的溶液顯無色,說明溶液顯酸性或中性,猜想一:NaCl和HCl;猜想二:該溶液中的溶質是NaCl.
【實驗設計】若要證明猜想一成立,即證明是否有鹽酸存在,鹽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能與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不能與銅反應,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銀白色沉淀,但氯化鈉也能與硝酸銀溶液反應,不能證明是否有鹽酸存在.
【討論交流】氫氧化鈉溶液遇無色酚酞溶液變紅色,滴入NaOH溶液,若沒有立即變紅,說明存在稀鹽酸,稀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氯化鈉和水,則說明猜想一成立(合理即可).
故答案為:(1)有藍色沉淀生成;2NaOH+CuSO4=Cu(OH)2↓+Na2SO4;氫氧化銅;
(2)紅;
【猜想假設】NaCl;
【實驗設計】BC;
【討論交流】可行,若滴加氫氧化鈉溶液后沒有立即變紅,則說明猜想一成立(合理即可).
點評 本題有一定難度,熟練掌握堿的化學性質、酸的化學性質、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方法等并能靈活運用是正確解答本題的關鍵.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選項 | 實驗目的 | 實驗方法 |
A | 檢驗某瓶氣體是否為二氧化碳 | 將燃著的木條伸入瓶中 |
B | 鑒別飽和石灰水和NaOH溶液 | 取少量溶液加熱升溫或通入CO2氣體 |
C | 比較鐵、銅、銀的金屬活動性 | 將鐵片和銀粒分別放入硫酸銅溶液中 |
D | 除去H2中的HCl氣體 | 將氣體通過飽和NaHCO3溶液,再干燥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t1℃時,A的飽和溶液65 g中含有溶劑50 g | |
B. | 將t2℃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時,C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保持不變 | |
C. | 在t2℃時,A、B兩種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相同 | |
D. | 除去A中少量的C,可采用降溫結晶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及結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乙圖煉鐵中原料焦炭的作用是只提供熱量 | |
B. | 煉鐵的主要原理是:3CO+Fe2O3 $\frac{\underline{\;高溫\;}}{\;}$2Fe+3CO2 | |
C. | 甲圖中實驗開始時應先點燃加熱氧化鐵的酒精噴燈,再點燃酒精燈 | |
D. | 兩圖中得到的鐵是完全相同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