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關于溶液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 所有的溶液都可以通過升高溫度由飽和變成不飽和溶液
B. 濃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
C. 洗潔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是乳化現象
D. 20℃時,NaCl的溶解度是36克,此時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是36%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新能源的開發利用上,氫能的開發是重要的發展方向,一氧化碳和氫氣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如可燃性. ,但一氧化碳卻不能是新能源的發展方向,這是因為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魚、肉的新鮮度不同,其浸出液pH會發生相應變化。魚、肉的浸出液pH變大,其新鮮度的變化情況為( )
A.越來越新鮮 B.趨向腐敗變質
C.沒有發生變化 D.無法判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推理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面推理中正確的是
A.酸中都有氫元素,所以含有氫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堿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所以能使石蕊試液變藍的溶液一定呈堿性
C.酸與堿反應有鹽和水生成,因此有鹽和水生成的反應一定是酸與堿反應
D.碳酸鹽與鹽酸反應放出氣體,所以與鹽酸反應放出氣體的物質一定是碳酸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化學興趣小組有一次活動的內容是:對一包干燥的紅色粉末組成進行探究請你參與并回答有關問題。
【教師提醒】它由Cu 、Fe2O3 、Fe(OH)3三種固體中的一種或兩種組成。
【提出猜想】紅色粉末可能的組成有:
①只有Cu ②只有Fe2O3 ③只有 Fe(OH)3 ④是Fe2O3與Fe(OH)3的混合物
⑤是Cu與Fe2O3的混合物 ⑥是Cu與Fe(OH)3的混合物
【資料獲悉】
⑴
⑵白色無水CuSO4遇水變藍;
⑶Cu在FeCl3溶液中發生反應:2
FeCl3+Cu=2FeCl2+CuCl2。
【探究思路】利用物質的性質不同設計實驗加以甄別,先分別探究其中是否含有Fe(OH)3 、Cu等,逐步縮小范圍,然后再選擇適當的試劑和方法通過實驗探究其組成。(裝置內空氣中的水蒸氣、CO2忽略不計)
【實驗探究】
⑴甲同學取適量紅色粉末裝入試管中,按下面左圖進行實驗。結果無水CuSO4沒有變藍,從而排除猜想中的 (填猜想中的序號)。
⑵在甲同學實驗結論的基礎上,乙同學另取少量紅色粉末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稀鹽酸,振蕩后觀察,發現固體全部溶解,溶液變色。乙同學認為可以排除猜想中的①和⑤,而丙同學認為只能排除猜想①,你認為 的觀點正確(填“乙”或“丙”)。
⑶丁同學為進一步確定紅色粉末的組成,稱取該粉末5.0g裝入硬質玻璃管中,按上面右圖在通風櫥中進行實驗。開始時緩緩通入CO氣體,過一段時間后再加熱使其充分反應。待反應完全后,停止加熱,仍繼續通CO氣體直至玻璃管冷卻。反應前后稱量相關裝置和物質的總質量,其數據如下表:
反應前 | 反應后 | |
Ⅰ組 | 玻璃管和紅色粉末的總質量為37.3 g | 玻璃管和固體物質的總質量為36.1 g |
Ⅱ組 | 洗氣瓶和所盛溶液的總質量為180.0 g | 洗氣瓶和瓶中物質的總質量為183.1 g |
【交流討論】
(1)中先通CO氣體的作用是 。
(2)選擇 組的實驗數據計算來確定紅色粉末的組成。最終計算結果表明:該紅色粉末的組成是猜想中的第 組(填序號)。
(3)A裝置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實驗中觀察到A裝置中的現象為 。
(4)為了防止溶液倒吸,本實驗停止加熱前是否需要先斷開A和B的連接處? (填“需要”或“不需要”),理由是 。
【反思評價】戊同學指出:從環保角度,上右圖裝置有嚴重不足之處。你認為應該如何改進? 。
【拓展延伸】有同學提出丁同學上述實驗中的CO還可以用H2代替,并將上面右圖中B裝置換成盛有堿石灰(生石灰和氫氧化鈉固體混合物)的干燥管,來確定該紅色粉末的組成,你認為是否可行? (填“可行”或“不可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時,氯化鈉的溶解度為36g。對這句話理解錯誤的是
A.20℃時,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鈉36g
B.20℃時,100g氯化鈉飽和溶液中含氯化鈉36g
C.20℃時,氯化鈉飽和溶液中水與氯化鈉的質量比為100:36
D.20℃時,將36g氯化鈉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為該溫度下氯化鈉的飽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如圖所示的密閉實驗裝置,能使液面a比液面b高,過一段時間又回到持平的一組固體和液體可以是
A.食鹽和水 B.鎂和硫酸
C.固體氫氧化鈉和水 D.硝酸銨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二氧化碳的“捕捉”與“封存”是實現溫室氣體減排的重要途徑之一。實際生產中,經常利用足量NaOH溶液來“捕捉”CO2,流程圖如下(部分條件及物質未標出)。
① 分離室中進行的操作是 (9) 。
② 該流程圖所標出的物質中,溶于水放出大量熱的氧化物是 (10) ,與水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11) 。
③ “捕捉室”中發生的化學反應為2NaOHCO2 → Na2CO3
M,則M的化學式為 (12) ;整個“捕捉”過程中,可循環使用的物質是 (1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原子結構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氯原子的結構示意圖為 ,在反應中若得到一個電子即變成氯離子(C1—)
B.“毒大米”中含有金屬鉻(Cr)。鉻原子序數為24,則質子數和中子數都為24
C.氫、碳、氧的原子核都由質子和中子構成
D.質子和中子的相對質量都約等于1,每個質子、中子都帶1個單位正電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