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同學在學習了拉瓦錫測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方法后,自己設計如圖所示的裝置,用來測空氣中氧氣的含量。該同學的實驗步驟如下:
①將圖中的集氣瓶分為5等份,并做好標記;
②將導管上的止水夾夾緊,在酒精燈上點燃紅磷,并立即伸入瓶內,塞緊橡皮塞;
③充分反應后,冷卻到室溫,打開止水夾。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中紅磷需稍過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步驟③中打開止水夾后觀察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
(3)該實驗可推論出氮氣_______(填“難”或“易”)溶于水和其化學性質________(填“活潑”或“不活潑”)的結論。
(4)實驗中最終氣體減少的體積常常小于拉瓦錫測定的1/5,從裝置和操作的失誤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寫出一條即可)。
(5)請寫出磷燃燒的符號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充分消耗氧氣 水沿導氣管進入集氣瓶,并約占瓶內氣體體積的五分之一 難 不活潑 紅磷不足/裝置漏氣/未冷卻到室溫就打開止水夾等 P+O2P2O5
【解析】
紅磷在氧氣中點燃生成五氧化二磷。
(1)紅磷在氧氣中點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實驗中紅磷需稍過量,目的是充分消耗氧氣。
(2)紅磷消耗掉集氣瓶中的氧氣,壓強變小,外界壓強較大,會倒吸,步驟③中打開止水夾后觀察到的現象是水沿導氣管進入集氣瓶,并約占瓶內氣體體積的五分之一。
(3)氮氣化學性質穩定,不參與反應,故該實驗可推論出氮氣難溶于水和其化學性質不活潑的結論。
(4)實驗中最終氣體減少的體積常常小于拉瓦錫測定的1/5,從裝置和操作的失誤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紅磷不足/裝置漏氣/未冷卻到室溫就打開止水夾等。
(5)磷在氧氣中點燃生成五氧化二磷,燃燒的符號表達式P+O2P2O5。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點燃條件下,A和B反應生成C和D。反應前后分子種類變化的微觀示意圖如圖所示,請回答以下問題:
(1)四種物質中屬于化合物的是_____ (填圖中字母);
(2)涉及化學方程式: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同學用下圖所示裝置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實驗時,連接好裝置并檢查不漏氣后再進行后續操作,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所用紅磷要過量,以保證集氣瓶內空氣里的氧氣能充分反應
B. 在空氣里點燃紅磷后,應緩慢把燃燒匙伸入瓶內并塞緊橡皮塞
C. 紅磷燃燒時,要打開止水夾,以免瓶因溫度升高,氣壓較大,造成橡皮塞從瓶口脫落
D. 仍用本裝置,只把紅磷換成燃燒的本炭,能夠更精確測定空氣里氧氣的含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稀土元素在科技生產中有廣泛的用途,被譽為新材料的寶庫。如圖為稀土元素鐿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鐿元素是非金屬元素
B. 一個鐿原子的核內中子數為70
C. 一個鐿原子的核外電子數為70
D. 鐿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73.0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按課本上的實驗裝置做“測定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實驗(如圖甲所示),但測出的氧氣的體積分數存在誤差。
請你參與探究:
甲組測出氧氣的體積分數小于五分之一
(提出問題)造成誤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進課本上的實驗裝置?
(查閱資料)紅磷、白磷的一些性質如下表:
顏色、狀態 | 熔點/℃ | 著火點/℃ | 密度(g/cm3) | |
紅磷 | 暗紅色固體 | 590 | 240 | 2.34 |
白磷 | 白色或黃色固體 | 44.1 | 40 | 1.82 |
(猜想與假設)
A同學:可能是導管內原含有空氣,后來留有吸入的水,影響實驗的準確性。
B同學:可能是瓶內殘留氣體中還有氧氣。
(1)你還能作出的猜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與討論)
他們對課本上的實驗裝置進行了圖乙所示的改進(其他儀器忽略)。
(2)與課本上的實驗裝置相比較,該裝置的一個優點是 _______________。
(3)能得出空氣中氧氣約占五分之一體積的實驗現象是 _______________。
乙組同學從課本鎂條燃燒實驗得到啟發,用鎂代替紅磷,實驗完畢,冷卻后進入水的體積遠大于總容積的1/5。
(猜想與假設)可能鎂條與氮氣發生了反應
(設計實驗)
為檢驗鎂條能否在N2中燃燒,興趣小組展開如下探究:
①組裝儀器(圖1,鐘罩下端無底),檢查氣密性:向水槽中加水,觀察現象;
②將足量白磷在空氣中點燃后,迅速伸入鐘罩內,塞緊橡皮塞;
③待鐘罩內水面不再變化時,向水槽中加水,使水槽中液面與鐘罩內液面相平;
④打開橡皮塞,將燃著的螺旋狀鎂條迅速伸入鐘罩內,塞緊橡皮塞(圖2),觀察液面變化;
(交流討論)
(4)步驟①氣密性良好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步驟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步驟④觀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現象,說明鎂條與氮氣反應。
(結論)除氧氣外,鎂條還能與氮氣反應。
(反思)乙組小羅同學認為只進行圖2實驗,當鐘罩內進入水的體積大于總容積的1/5,就能說明鎂與氧氣、氮氣都發生了反應,對此觀點你認為是否正確_______,并說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 。
(拓展)①鎂與氮氣反應生成氮化鎂(Mg3N2),由于氧氣比氮氣活潑,所以鎂燃燒生成的氮化鎂質量比氧化鎂_______(大、小)。
②8g鎂在空氣中燃燒,若有30%的鎂生成氮化鎂,計算氮化鎂的質量__________(寫出計算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請根據圖中所示實驗裝置回答問題。
(1)寫出下列儀器的名稱:a __________; b___________;
(2)實驗室用A裝置制備氧氣的反應文字表達式為_________ , 用C裝置收集氧氣的依據是________,若用D裝置收集氧氣,檢驗氧氣是否集滿的方法是_________。
(3)用高錳酸鉀制備氧氣時,選用A時,有不足之處是___________。
(4)實驗室用B制取氧氣,若要控制反應速率,應用__________代替a,若用C收集氧氣,一有氣泡就開始收集導致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檢查甲圖裝置的氣密性,并用傳感器測量裝置中錐形瓶內壓強的變化,圖像記錄如乙圖所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0~20s 時,瓶內氣體分子間的間隔變小
B. 由 0~20s 的圖像可知,該同學的操作是向外拉動注射器的活塞
C. 由 20~80s 的圖像可知,該同學推(拉)注射器活塞后,立刻松手
D. 若錐形瓶中裝有氫氧化鈉固體,注射器中裝有水,則只要測量出錐形瓶內壓強增大即可證明氫氧化鈉溶于水放出熱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將黑色粉末A和無色液體B混合,生成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C;加熱暗紫色固體E,可同時得到A和C;無色氣體C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若將銀白色金屬D放在盛有C的集氣瓶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一種黑色固體F,并放出熱量。試推斷:
(1)試寫出下列物質的名稱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
(2)寫出下列反應的文字表達式(部分反應物或產物請補充完整):
①加熱E得到A和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應屬于_________反應(填“化合”或“分解”);
②D與C反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反應屬于_________反應;
③A與B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電解水實驗”的裝置圖,根據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1)根據圖中的現象可知,a試管內收集的氣體是_________,
(2)檢驗試管a中氣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該反應的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屬于______________。
(4)通過該實驗能得到的結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出一點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