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根據A、B、C、D、X為初中常見的五種物質,
(1)若A、B組成元素相同,且常溫下均為液態,可知是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作用下產生水和氧氣;
(2)根據A是溫室氣體,因此A是二氧化碳,然后結合題中提供的條件判斷其他物質的化學式;
(3)①若A、B、C均為氧化物,A會轉化成B,D會轉化成C,所以A是一氧化碳,B是二氧化碳,C是金屬氧化物,D是金屬,C可以是氧化銅,D是銅,然后將推出的物質進行驗證即可;
②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若A、B、C、D各含有三種元素,它們與X共同含有氧元素,A會轉化成B,D會轉化成C,所以A可以是氫氧化鈣,B可以是碳酸鈉,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所以D是氫氧化鈉,C是碳酸鈣,然后進行驗證即可.
解答 解:(1)若A、B組成元素相同,且常溫下均為液態,可知是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作用下產生水和氧氣,化學方程式為: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0+O2↑;
(2)A是溫室氣體,因此A是二氧化碳,碳單質燃燒會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燒會生成二氧化碳,碳酸分解會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鈣分解會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其他四種物質的化學式分別是:C、CO、H2CO3、CaCO3;
(3)①若A、B、C均為氧化物,A會轉化成B,D會轉化成C,所以A是一氧化碳,B是二氧化碳,C是金屬氧化物,D是金屬,C可以是氧化銅,D是銅,所以X是CO,反應Ⅱ是氧化銅和一氧化碳在加熱的條件下生成銅和二氧化碳,化學方程式為:CuO+CO$\frac{\underline{\;\;△\;\;}}{\;}$Cu+CO2;
②地殼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若A、B、C、D各含有三種元素,它們與X共同含有氧元素,A會轉化成B,D會轉化成C,所以A可以是氫氧化鈣,B可以是碳酸鈉,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所以D是氫氧化鈉,C是碳酸鈣,所以反應Ⅱ的化學方程式為:Na2CO3+Ca(OH)2=CaCO3↓+2NaOH,該反應屬于復分解反應.
故答案為:(1)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0+O2↑;
(2)C、CO、H2CO3、CaCO3;
(3)①CO,CuO+CO$\frac{\underline{\;\;△\;\;}}{\;}$Cu+CO2;
②Na2CO3+Ca(OH)2=CaCO3↓+2NaOH,復分解.
點評 在解此類題時,首先將題中有特征的物質推出,然后結合推出的物質和題中的轉化關系推導剩余的物質,最后將推出的各種物質代入轉化關系中進行驗證即可.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生活中常用蒸餾的方法將硬水軟化 | |
B. | 可用帶火星的木條鑒別空氣、氧氣和二氧化碳 | |
C. | 用冷碟子放在蠟燭火焰上方制炭黑 | |
D. | 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屬元素顯正價,所以非金屬元素一定顯負價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猜想 |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天然氣燃燒后有水生成 | 1.點燃天然氣,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干冷的燒杯 不用填并觀察現象. | 燒杯壁有水滴 | 天然氣燃燒后生成物中有水 |
天然氣燃燒后有二氧化碳生成 | 2.迅速將燒杯倒轉過來,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蕩 不用填,并觀察現象. | 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 天然氣燃燒后生成物中有二氧化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遠處可以聞到花的香味是因為分子間有間隙 | |
B. | 濕衣服晾干是因為水分子不斷運動 | |
C. | 分子、原子、離子都可以構成物質 | |
D. |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操作錯誤,無法稱量 | B. | 物質質量為5.4 g | ||
C. | 物質質量為3.6 g | D. | 物質質量為6.4 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制法 | B. | 組成 | C. | 用途 | D. | 性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