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組物質的鑒別方法正確的是( )
選項 | 待測物質 | 鑒別方法 |
A | 二氧化錳、氯酸鉀 | 嘗味道 |
B | 酒精、白醋 | 聞氣味 |
C | 白糖、食鹽 | 看顏色 |
D | 氧氣、氮氣 | 聞氣味 |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化學性質與物理性質的差別及應用.. | |
專題: | 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
分析: | 根據物質的性質,可以選擇合理的方法加以鑒別. |
解答: | 解:A、二氧化錳是黑色固體,氯酸鉀是白色固體,可以通過觀察顏色鑒別二氧化錳和氯酸鉀,不能通過嘗味道鑒別,該選項方法不正確; B、酒精有特殊的芳香醇氣味,白醋有刺激性氣味,可以通過聞氣味鑒別酒精和白醋,該選項方法正確; C、白糖和食鹽都是白色固體,不能通過看顏色鑒別白糖和食鹽,該選項方法不正確; D、氧氣和氮氣都是無色、無味的氣體,不能通過聞氣味鑒別氧氣和氮氣,該選項方法不正確. 故選:B. |
點評: | 一般來說,不同的物質的性質總會有一些差別,通過科學的方法可以鑒別不同的物質.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興趣小組探究分子的特性時做了以下三組實驗.
實驗一:已知:堿性溶液能使酚酞試液變紅,而氨水呈堿性,打開盛濃氨水的試劑瓶時能夠聞到強烈刺激性氣味.請回答實驗中的有關問題:
(1)甲同學用小燒杯取約40mL蒸餾水,向其中滴入5~6滴酚酞溶液,攪拌均勻,溶液的顏色無明顯變化
(2)如圖1所示,取上述溶液置于試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氨水,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是 ,通過上述實驗,得出的結論是 .
(3)將燒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別倒入A、B兩個小燒杯中,另取一個燒杯C,向其中加入約5mL濃氨水.用一個大燒杯罩住A、C兩個小燒杯,燒杯B置于大燒杯外(如圖2所示).觀察幾分鐘,燒杯A、B發生現象分別是 ,這一現象說明 B燒杯的作用是 .
實驗二:乙同學將實驗一進行改進(如圖3所示)后進行有關分子性質的探究實驗:在試管中的濾紙條上相間滴有無色酚酞溶液,試管口塞上一團蘸有濃氨水的棉花,試管中看到的現象是 此現象說明了:
如下圖所示,某同學在玻璃管兩端分別放入蘸有濃氨水和濃鹽酸的棉花團,發現C處產生的白煙較多.查閱相關資料可知:
已知①濃氨水能揮發出氨氣,濃鹽酸能揮發出氯化氫氣體,二者接觸反應會產生白煙(即氯化銨固體);②由于分子質量小,所以化學上引入了分子的相對質量來表示分子的質量,即相對分子質量.③氨氣分子的相對質量是17,氯化氫分子的相對質量是36.5.由此可知,分子的運動速率與相對分子質量的關系是
實驗三:丙同學設計實驗如圖4所示,在一個玻璃杯中放入約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塊糖塊,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畫一條水平線,當糖塊消失后,液面比水平線 (“高”“低”“相平”),這一現象說明了 ,同時還可以說明 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知A、B、C、D、E、F六種物質之間存在如下轉化關系.其中A、C常溫下為無色液體,D為黑色固體,E是目前導致溫室效應增強的主要氣體,F常溫下呈固態,可用于照明.
(1)寫出下列物質的名稱:
B ,C ,D .
(2)寫出下列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①A→B+C .
②B+D→E .
(3)寫出E物質的檢驗方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說法你認為正確的是
A.原子核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
B.在原子里質子數等于中子數
C.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往往同時發生物理變化
D.化學變化的特征就是一定會有沉淀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乙烯具有促進果實成熟的作用,還是合成纖維、橡膠、塑料的基本化工原料.乙烯無色,不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化學式為C2H4,容易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與空氣混合形成的混合物遇明火有引起燃燒爆炸的危險.
(1)請根據所給乙烯的化學式,寫出其表示意義(寫出兩點即可):
①
②
(2)寫出乙烯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
(3)根據乙烯的化學性質,在生產、運輸、貯存乙烯時應注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