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甲實驗不如乙實驗環保 | |
B. | 只根據甲實驗“固體消失”這一現象,可驗證碳酸氫銨發生了分解 | |
C. | 乙實驗有利于學生分析“固體消失”的原因 | |
D. | 只根據乙實驗的現象,可驗證:NH4HCO3$\frac{\underline{\;\;△\;\;}}{\;}$NH3↑+CO2↑+H2O |
分析 A、不同的實驗裝置,優缺點不同;
B、根據甲實驗“固體消失”這一現象,可驗證碳酸氫銨發生了分解反應;
C、根據實驗現象可以初步判斷碳酸氫銨分解生成了哪些物質;
D、根據實驗現象可以判斷相關方面的問題.
解答 解:A、甲實驗生成的物質全部擴散到空氣中,污染環境,而乙實驗裝置相對封閉,被酚酞試液、澄清石灰水吸收后擴散到空氣中的物質相對較少,因此甲實驗不如乙實驗環保,該選項說法正確;
B、只根據甲實驗“固體消失”這一現象,不能驗證碳酸氫銨發生了分解,也可能是碳酸氫銨升華導致的消失,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C、觀察到無水硫酸銅變藍,說明反應生成了水,浸有酚酞試液的棉球變紅,說明反應生成了氨氣,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說明反應生成了二氧化碳,因此乙實驗有利于學生分析“固體消失”的原因,該選項說法正確;
D、根據乙實驗的現象,可驗證碳酸氫銨分解生成了氨氣、水和二氧化碳,該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B.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物質的性質,解答時要根據各種物質的性質,結合各方面條件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芥子氣分子中有15個原子核 | |
B. | 芥子氣分子中碳、氫元素的質量比為6:1 | |
C. | 芥子氣中含有碳原子、氫原子、氯原子和硫原子四種原子 | |
D. | 芥子氣分子常溫下為氣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家用電器著火,應立即用水澆滅 | |
B. | 廚房天然氣泄漏,可打開脫排油煙機排氣 | |
C. | 燃著的酒精燈不慎碰倒而著火,應立刻用濕抹布撲蓋 | |
D. | 面粉在有限的空間內遇到明火會急劇燃燒,但不會發生爆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選項 | 操作 | 現象 | 結論 |
A | 向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 | 溶液變紅色 | Na2CO3溶液呈堿性 |
B | 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鹽酸 | 沒有明顯現象 | NaOH和鹽酸不反應 |
C | 用燃著的木條伸入某瓶氣體中 | 木條熄滅 | 該氣體一定是CO2 |
D | 把MnO2加入過氧化氫溶液中 | 快速產生氣泡 | MnO2能增加O2的產量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