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圖是測定紅磷燃燒前后質量的變化情況和測定空氣組成的實驗:
請你回答下列問題。
(1)紅磷燃燒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玻璃管上氣球的變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玻璃管上端系一個小氣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錐形瓶口在紅磷點燃后為什么要塞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點燃時,若瓶塞未塞緊,待燃燒完畢后再塞緊,天平的指針將會指向_____________(填“偏左”“偏右”或“正中”);
(7)做實驗前錐形瓶底應預先鋪少量的細沙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反應完全后,冷卻至室溫,將錐形瓶倒置于盛滿水的水槽中,取下瓶塞,則進入錐形瓶中的水約占錐形瓶容積的________________。
產生黃白色火焰,產生大量白煙,放出大量熱; 先變大冷卻后變得更小 4P+5O22P2O5 平衡內外壓強,防止膠塞被彈開 防止錐形瓶內物質受熱逸出 偏右 防止紅磷燃燒放熱使錐形瓶底炸裂 1/5 【解析】(1)紅磷燃燒的現象是產生黃白色火焰,產生大量白煙,放出大量熱; (2)含量點燃后錐形瓶內的氣體受熱膨脹,氣球脹大,當反應結束后,耗掉瓶中的氧氣,故氣球又變小; (3)紅磷與氧氣在點...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2017年5月,中國科學家取得了將二氧化碳和氫氣反應制取化工原料乙烯的重大突破。該化學反應的微觀過程如下圖所示。下列有關該化學變化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生成物有3種物質
B. 從微觀角度看,該化學變化改變的微粒是原子
C. 反應前后所有元素化合價都沒有發生改變
D. 反應中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之和是13
D 【解析】由反應的微觀過程圖可知,CO2和H2在條件下轉化為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配平即可,故其化學方程式為:2CO2+6H2C2H4+4H2O,因此:A、由上述分析可知,生成物有2種物質,故說法錯誤;B、由微粒的變化可知,反應前后原子種類、數目均不變,分子種類、數目均改變,故說法錯誤;C、有單質參加反應,反應前后氫元素化合價發生改變,故說法錯誤;D、應中各物質的化學計量數之和是2...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東莞市堂星晨學校2018屆考第一次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把一定質量的a,b,c,d四種物質放入一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條件下反應一段時間后,測得反應后各物質的質量如下,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物質 | a | b | c | d |
反應前的質量(g) | 5.3 | m | 7.6 | 2.7 |
反應后的質量(g) | 6.5 | 3.2 | 4.4 | 2.7 |
A. a和c是反應物 B. d一定是催化劑 C. m=2.0g D. 該反應是分解反應
D 【解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由表中數據可知:m=6.5+3.2g+4.4g+2.7g-5.3g-7.6g-2.7g=1.2g,c質量減少,是反應物,ab質量增加,是生成物,d的質量反應前后不變,可能是催化劑也可能不參加反應;A、由以上分析可知,c是反應物,a是生成物,故錯誤;B、d的質量不變,d可能作該反應的催化劑,也可能沒有參加反應,故錯;C、由以上分析可知,m=1.2g,故錯誤;D、根...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東臺市2017-2018學年度第二學期九年級化學綜合試卷檢測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探究燃燒條件的實驗中,只能得出燃燒需要氧氣的結論是( )
A. A B. B C. C D. D
A 【解析】燃燒條件的實驗中,只能得出燃燒需要氧氣的結論的是A。B.需要氧氣和溫度達到著火點。C. 需要氧氣和可燃物。D. 需要氧氣和溫度達到著火點。 點睛∶本題主要考查燃燒的條件。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東臺市2017-2018學年度第二學期九年級化學綜合試卷檢測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過程中利用了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是
A. 液氮作制冷劑 B. 乙炔與氧氣形成高溫氧炔焰
C. 酒精洗掉沾在試管壁上的碘 D. 洗潔精通過乳化作用除去油污
B 【解析】化學性質是通過化學變化表現出來的性質,物理變化不需要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A選項液氮制冷劑,利用液氮變化為氣態吸熱為物理性質;B選項乙炔與氧氣形成高溫氧炔焰,發生了化學變化利用了化學性質;C選項酒精洗掉沽在試管壁上的碘 ,為酒精易溶于酒精,利用了物理性質;D選項洗潔精通過乳化作用除去油污,屬于物質的物理性質;故答案選擇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黑龍江省2017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簡答題
在宏觀、微觀和符號之間建立聯系,是化學學科的特點,如圖是某化學反應的微觀過程示意圖(“”表示氧原子,“〇”表示氫原子)。
(1)從微觀角度看,物質B是由______________構成的(選填“分子”或“原子”或“離子”);
(2)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為__________________;
(3)參加反應的A與B的粒子個數比為_________________;
(4)寫出符合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寫出一條從此圖中獲得的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 化合反應 2:1 2H2+ O2 2H2O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解析】(1)由圖可知,B是由分子構成的; (2)該反應是由兩種物質反應生成一種物質,反應是化合反應; (3)由微觀示意圖可知,該反應是由2個氫分子和1個氧分子反應生成2個水分子,故A與B的粒子個數比為2:1; (4)該反應是氫氣與氧氣反應生成水,反應方程式為2H2+ O2 2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黑龍江省2017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觀點符合質量守恒定律的是
A.某物質在空氣中燃燒只生成CO2和H2O,則該物質一定含有碳、氫、氧元素
B.一定條件下,CO和O2生成CO2,反應前后分子總數不變
C.1gH2和1g O2完全反應后生成2g H2O
D.石灰石與適量鹽酸反應后,固體的質量減輕了
D 【解析】 試題分析: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某物質在空氣中燃燒只生成CO2和H2O,則由于氧氣中只含氧元素,所以該物質一定含有碳、氫元素,氧元素不確定;一定條件下,CO和O2生成CO2,反應前后原子總數不變;2CO+O2CO2,所以分子數減少; 由方程式2H2+ O2 2 H2O 可知,1gH2和8g O2完全反應后生成9g H2O;石灰石與適量鹽酸反應后,生成...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遼寧省丹東市2018屆九年級結束課程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簡答題
實驗室有一瓶未知濃度的鹽酸,小華為測定該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取10g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6%的氫氧化鈉溶液,逐滴滴加該鹽酸至恰好完全反應,共消耗鹽酸20g。
請計算:
(1)10g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為 _____ g。
(2)該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_____ 。
【答題空25-1】1.6 【答題空25-2】7.3% 【解析】試題分析: (1)10g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為10g×16%=1.6g。 (2)設廢水中氯化氫的質量為x HCl+NaOH=NaCl+H2O 36.5 40 x 1.6g = x=1.46g 該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0%=7.3%。 答:該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7.3...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泰興市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次階段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物質性質決定用途.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 蛋白質遇石膏溶解性減弱,豆漿中加入石膏做成豆腐 B. NaOH有堿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 食醋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水壺中的水垢 D. 甲醛能使蛋白質變性,不可用于食用水產品防腐
B 【解析】A. 因蛋白質遇石膏溶解性減弱,故豆漿中加入石膏做成豆腐,正確; B、氫氧化鈉顯堿性,但是堿性太強,不能改良酸性土壤,應該用熟石灰改良,出錯誤; C、食醋具有酸性,可以與水垢中的碳酸鈣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質,故用于除去水壺中的水垢,正確; D、甲醛能使蛋白質變性,故不可用于食用水產品防腐,否則會對人體有害,正確。故選B。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