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①根據紫色石蕊在堿性溶液中顯藍色進行分析;
②根據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鈉反應會生成碳酸氫鈉進行分析;
③根據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會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進行分析;
(2)①根據能與鹽酸反應的鹽有碳酸鹽、硝酸銀,能與碳酸鈉反應鹽有鈣鹽、鋇鹽、硝酸銀進行分析;
②根據“2-5號站”各站的對應物質屬于不同類別的純凈物,所以5號站可以是活潑金屬,鐵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進行分析;
③根據鹽酸會與酸堿指示劑反應、金屬氧化物、堿反應進行分析.
解答 解:(1)①紫色石蕊在堿性溶液中顯藍色,所以指示劑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變藍色;
②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鈉反應會生成碳酸氫鈉,化學方程式為:Na2CO3+H2O+CO2=2NaHCO3;
③碳酸鈉和氫氧化鈣反應會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化學方程式為:Na2CO3+Ca(OH)2=CaCO3↓+2NaOH;
(2)①能與鹽酸反應的鹽有碳酸鹽、硝酸銀,能與碳酸鈉反應鹽有鈣鹽、鋇鹽、硝酸銀,所以與“碳酸鈉溶液”和“稀鹽酸”都能反應的“4號站”的對應物質為AgNO3;
②“2-5號站”各站的對應物質屬于不同類別的純凈物,所以5號站可以是活潑金屬,鐵和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化學方程式為:Fe+2HCl=FeCl2+H2↑;
③鹽酸會與酸堿指示劑反應、金屬氧化物、堿反應,所以原“碳酸鈉溶液”列車途經某站的對應物質必須更換為CuO.
故答案為:(1)①藍色;
②Na2CO3+H2O+CO2=2NaHCO3;
③Na2CO3+Ca(OH)2=CaCO3↓+2NaOH;
(2)①AgNO3;
②Fe+2HCl=FeCl2+H2↑;
③CuO.
點評 本題主要考查了鹽的化學性質和化學方程式的書寫,難度不大,注意在平時加強記憶即可完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 燒杯內產生水霧,說明甲烷燃燒的產物中一定有水 | |
B. | ![]() 下層的蠟燭先熄滅,說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本身不燃燒且密度比空氣大 | |
C. | ![]() 正極與負極的體積比為1:2,說明水中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 | |
D. | ![]() 銅片上的白磷燃燒,水中的白磷不燃燒說明物質燃燒必須與充足的氧氣接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合成材料:滌綸、塑料、合金 | B. | 混合物:煤、石油、天然氣 | ||
C. | 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鈣、鐵、鋅 | D. | 復合肥料:硝酸鉀、碳酸鉀、尿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圖乙中a、b溶液一定不是飽和溶液 | B. | 圖甲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a大于b | ||
C. | 圖丙中M表示a的溶解度曲線 | D. | 30℃時a、b溶液溶質質量分數不相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根據金屬活動性順序,可以判斷某些置換反應能否發生 | |
B. | 根據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可以確定某些混合物的分離方法 | |
C. | 常見物質的溶解性表,是判斷復分解反應能否發生的依據之一 | |
D. | 根據某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可以判斷該元素原子核內中子的數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