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三效催化轉換器”可將汽車尾氣中有毒氣體處理為無毒氣體,圖為該反應的微觀示意圖,其中“”“
”“
”分別代表碳原子、氮原子、氧原子。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該化學反應中生成物屬于_____(填“純凈物”或“混合物”)。
(2)一個A分子是由_____構成的。
(3)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或文字表達式_____。
(4)上述反應中,不發生改變的粒子是_____(填“分子”或“原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從微觀的角度認識生活中的變化與現象是化學學科特有的思維方式。
(1)請將如圖所示現象中體現的分子性質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A:_____
B:_____
(2)從微觀的角度認識化學變化有助于理解化學反應的實質。如圖為某化學反應的微觀模擬示意圖,請據圖回答問題。
①反應前的物質屬于_____(填“純凈物”或“混合物”,下同),反應后的物質屬于_____
②如圖中所發生的化學反應類型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廢舊電路板中主要含有塑料、銅和錫(Sn)等,為實現對其中錫的綠色回收,某工藝流程如下。已知:Sn+SnCl4=2SnCl2 。
(1)SnCl4中錫元素的化合價是_______________。
(2)銅的金屬活動性比錫的________(填“強”或“弱”),固體A中一定含有的金屬元素是___________。
(3)寫出步驟②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反應的基本類型是______。
(4)相比于直接焚燒廢舊電路板回收金屬,該工藝主要優點是___________(回答一點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有銅片、鋅片和另一片狀金屬R.小明與同學欲探究這三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請你和他們一起完成實驗
(作出猜想)已知鋅比銅活潑,因此對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猜想如下
猜想1:Zn>Cu>R 猜想2:______ 猜想3:R>Zn>Cu
(實驗探究)
(1)取大小基本一致的三種金屬片,用砂紙將表面打磨。表面打磨的作用是______。
(2)將打磨過的金屬片分別放入試管中,加入等量的同種稀鹽酸(如圖),觀察現象:
只有1支試管中產生氣泡,則產生氣泡的是______(填序號)試管。
(實驗結論)
(1)據實驗現象可知,猜想______一定不成立。
(2)為了進一步確定另外兩種猜想,甲同學用RSO4溶液代替②中的稀鹽酸,觀察到試管中發生了反應,由此說明猜想______成立。乙同學認為將①中的稀鹽酸換成______(選填序號)也能確定該猜想成立。
A ZnSO4溶液 B CuSO4溶液 C 稀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對下列實驗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釋沒有體現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實 驗 裝 置 | 硫在氧氣中燃燒 |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
解釋 | 集氣瓶中的水: 吸收放出的熱量 | 集氣瓶中的水: 更快地吸收白煙 | 量筒中的水: 通過水體積的變化得出氧氣體積 | 集氣瓶中的水: 冷卻濺落融熔物,防止集氣瓶炸裂 |
A | B | C | D |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時期,每天需要攝取足量的蛋白質,蛋白質的代謝產物主要是尿素[CO(NH2)2]。若從食物中攝取的蛋白質經體內新陳代謝后完全轉化為尿素排出體外,每人每天相當于排尿素30g。
⑴30 g尿素中含氮元素多少克?
⑵已知蛋白質中氮元素的平均質量分數為16%,則每人每天至少應從食物里攝取的蛋白質為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請根據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內容)回答有關問題:
(1)地殼中含量居第一位的非金屬元素,其元素符號是______。該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周期。
(2)鎂元素和鋁元素屬于不同種元素,是因為兩種元素的______;原子序數為11與17的兩種元素形成的物質的化學式是______,它由______構成(填化學用語);
(3)用離子符號表示由氫、氧原子構成的常見原子團是______。
(4)由1、7、8號元素組成化合物的化學式______。
(5)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縱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學性質。則下列各組元素具有相似化學性質的是______(填標號)。A He和NeB B和MgC Al和SiD F和Cl
(6)下列符號中,既能表示一個原子,又能表示一種元素,還能表示一種物質的是______。
A H2B OC C60D 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反應前后的質量關系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A. 參加反應的甲和乙質量比為2:7 B. 丙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C. 丁一定是化合物 D. x的值是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我國著名化學家侯德榜發明的“聯合制堿法”主要原理是:
Ⅰ.向濃氨水中通入足量的CO2,使氨氣、水和CO2發生化合反應而生成NH4HCO3溶液;
Ⅱ.向所得溶液中加入食鹽細粒,充分攪拌,會析出溶解度較小的小蘇打固體并得到化肥溶液;
Ⅲ.加熱析出的固體制取純堿。
此法經過調整并應用于化工產業,某化工企業的工藝流程示意圖如下,請完成下列填空:
(1)“聯合制堿法”原理Ⅱ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該反應能夠發生的原因是______。
(2)在如圖所示的流程中,先加過量的Ca(OH)2溶液是為了除去______離子(寫符號),再加入A溶液的化學式是______,兩種溶液加入的先后順序能否顛倒?說明理由______。
(3)“操作1”需用的玻璃儀器有______,“氨化溶液”后,溶液的pH___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從而有利于吸收“氣體B”。
(4)該工藝流程中可循環利用的物質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