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第一步: 用試管取約2mL該溶液,滴入適量氫氧化鈣溶液,振蕩. | 現象a:白色沉淀 | 化學方程式: ①Na2CO3+Ca(OH)2=2NaOH+CaCO3↓,有碳酸鈉并全部除盡. |
第二步: 靜置,取上層清液于試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振蕩. | 現象b: ②液體變紅 | 含有NaOH,猜想三成立,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 |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分析 (1)氫氧化鈉溶液變質是由于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發生反應生成了碳酸鈉的緣故解答;
(2)①碳酸鈉溶液與氫氧化鈣溶液反應生成了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解答;
②氫氧化鈉呈堿性,可以使酚酞變紅解答;
③碳酸鈉溶液與氫氧化鈣溶液反應生成了氫氧化鈉,也可以使酚酞變紅;
④氯化鈣溶液和碳酸鈉反應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鋇和氯化鈉解答;
(3)碳酸鈉可以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氣體,所以若沒有明顯現象,則該固體中沒有碳酸鈉,即只有氫氧化鈉,可以據此進行解答;
解答 解:
(1)氫氧化鈉固體要密封保存,原因有氫氧化鈉固體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還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發生反應生成了碳酸鈉而變質,故要密封保存;
(2)
①用試管取約2mL該溶液,滴入適量氫氧化鈣溶液,振蕩,碳酸鈉溶液與氫氧化鈣溶液反應生成了碳酸鈣沉淀和氫氧化鈉,證明有碳酸鈉并全部除盡,反應化學方程式為:Na2CO3+Ca(OH)2=2NaOH+CaCO3↓;
②靜置,取上層清液于試管中滴入酚酞溶液,振蕩,酚酞變紅,說明有氫氧化鈉存在,猜想三成立,是NaOH和Na2CO3混合物;
③碳酸鈉溶液與氫氧化鈣溶液反應生成了氫氧化鈉,也可以使酚酞變紅,不能說明是原溶液中的氫氧化鈉還是剛生成的氫氧化鈉;
④為了排除氫氧化鈣溶液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干擾第二步氫氧化鈉的檢驗,把第一步中的氫氧化鈣溶液換成氯化鈣溶液,可達到實驗目的.
(3)碳酸鈉可以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氣體,所以若沒有明顯現象,則該固體中沒有碳酸鈉,即只有氫氧化鈉,即猜想Ⅰ成立;
故答案為:
(1)①氫氧化鈉固體易潮解;②氫氧化鈉與空氣中二氧化碳反應變質.
(2)①Na2CO3+Ca(OH)2=2NaOH+CaCO3↓;②液體變紅;
③第一步氫氧化鈣溶液與碳酸鈉溶液反應生成氫氧化鈉,干擾第二步氫氧化鈉的檢驗;④氯化鈣;(3)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用試管取約2mL無色溶液滴入過量稀鹽酸,振蕩 | 無明顯現象 | 固體中沒有碳酸鈉,即猜想一正確 |
點評 在檢驗氫氧化鈉是否是部分變質與檢驗是否變質是有區別的,檢驗變質只需用鹽酸就可以了,而檢驗部分變質,還要檢驗是否有氫氧化鈉,常用氯化鈣溶液或是氯化鋇溶液來進行檢驗.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實驗序號 | A | B | C | D |
試劑 | 蒸餾水 | 稀鹽酸 | NaOH溶液 | NaCl溶液 |
電流強度/mA | 約為0 | 0.09 | 0.09 | 0.09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 | |
B. | 水分子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的 | |
C. | 水分子是在不斷運動著 | |
D. | 純凈的水是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 氯酸鉀和二氧化錳混合加熱制取氧氣 | |
B. | .![]() 向硫酸和硫酸銅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 | |
C. | .![]() 某溫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中加入硝酸鉀固體. | |
D. | .![]() 在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