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某;瘜W興趣小組利用數字化傳感器探究稀鹽酸和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過程,測得燒杯中溶液的pH隨滴加液體體積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 圖中b點所示溶液中,溶質是NaOH
B. 向圖中c點所示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溶液不變色
C. 該實驗是將氫氧化鈉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稀鹽酸的燒杯中
D. 由a點到b點的pH變化過程證明酸和堿發生了中和反應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根據對金屬和金屬材料的認識,回答下列問題:
(1)鐵生銹實際上是鐵與空氣中的________發生反應的結果,洗凈后的鐵鍋要擦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煉鐵的主要原理是:高溫下,一氧化碳與氧化鐵(Fe2O3)反應生成鐵。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0年5月,在明代古沉船“南澳Ⅰ號”打撈出水的文物中,銅器的表面僅有銅銹,而鐵器卻銹跡斑斑或爛掉.這說明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的________(填“弱”或“強”),寫出一個用金屬與鹽溶液反應驗證鐵與銅金屬活動性強弱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要敬畏化學,不學好化學,就別折騰化學”,響水縣天嘉宜化工公司經營范圍包括間羥基苯甲酸、苯甲醚等,就在本月21日下午2點48分,突然發生爆炸,遇難人數已升至48人,重傷90人,如圖是微信熱傳的“苯寶寶表情包”,苯(化學式C6H6)、六氯苯(化學式C6Cl6)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 苯分子由碳、氫兩種元素組成
B. 苯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小于10%
C. 六氯苯中碳氯兩種元素的質量比為1:1
D. 六氯苯由6個碳原子和6個氯原子構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四個圖像分別對應四個變化過程,其中錯誤的是
A.①表示將一定量的60℃硝酸鉀飽和溶液冷卻至室溫
B.②表示向相同質量和相同質量分數的稀鹽酸中,分別加入過量 Cu(OH)2 和CuO 固體
C.③表示向一定量的氯化鐵和氯化鉀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過量的氫氧化鉀溶液
D.④表示向相同質量和相同質量分數的稀硫酸中,分別加入過量的鎂粉和鋁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中同學們進行了如圖所示實驗,成功探究出了久置氫氧化鈉固體的變質情況。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甲溶液可以選擇稀鹽酸或CaC12溶液(查閱資料得知:CaC12溶液顯中性)
B. 若Ⅱ、Ⅲ均有明顯現象,則說明樣品部分變質
C. D物質可能是氣體,也可能是沉淀
D. 溶液B中的溶質一定只含有NaOH和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探究鹽酸的化學性質,某化學小組做了如下實驗:
(1)A試管中的實驗現象為_____,C試管中所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2)將反應后D、E試管中的廢液倒入一個潔凈的燒杯中,觀察到燒杯中先有氣泡產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現。將燒杯中的混合物過濾,得到白色沉淀和無色濾液。同學們對濾液中溶質的成分進行探究。
(提出問題)濾液中溶質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NaCl
猜想二:NaCl和CaCl2
猜想三:_____
猜想四:NaCl、Ca(OH)2和HCl
(進行討論)經過討論,同學們一致認為猜想_____是錯誤的。
(設計實驗)請完成實驗報告。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滴加適量的碳酸鈉溶液。 | _____ | 猜想二不成立 |
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滴加_____(填名稱)。 | _____ | 猜想三成立 |
(遷移拓展)稀鹽酸、稀硫酸有一些相似的化學性質,是因為在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在實驗室制取氣體的實驗裝置示意圖,請回答:
(1)寫出標號儀器的名稱:a是_____,b是_____.
(2)若用裝置A制氧氣,反應的文字(或符號)表達式是_____;裝置B制取氧氣的優點_____(寫一條即可).研究顯示:氧氣的體積分數大于36%時就可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因此,氧氣驗滿時采用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方法_____(填“可靠”或“不可靠”).為了收集一瓶純凈的氧氣,最好采用_____集氣法.
(3)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發生裝置是_______(填字母序號,下同),反應的文字(或符號)表達式為______.二氧化碳的檢驗方法用文字(或符號)表達式表示是_____.
(4)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固體混合物制取氧氣,欲從氯化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中回收二氧化錳(氯化鉀易溶于水,二氧化錳難溶于水),需要進行溶解、_____、洗滌、干燥等操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科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學習了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的基礎上,改進了教材中的實驗,設計出了如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實驗步驟如下:
①連接儀器,檢查裝置氣密性,發現裝置氣密性良好。
②在集氣瓶里裝進適量a體積的水,燃燒匙里放一小塊白磷,在酒精燈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熱,按圖示把集氣瓶中的空氣密封起來,把集氣瓶內的長導管伸到瓶底,長導管的另一端放入盛有足量水的燒杯中。
③把預先加熱過的玻璃棒按下與白磷接觸,觀察到白磷立即著火燃燒產生大量白煙,同時放熱。
④待白磷燃燒熄滅后,稍加振蕩,白煙消失。
⑤待集氣瓶完全冷卻到室溫,量出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為b,整個集氣瓶的體積為c。
⑥根據a、b、c三個數據,計算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根據以上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在白磷開始燃燒到最后熄滅的過程中,集氣瓶內水面的變化情況是_____。
(2)若實驗成功,請寫出a、b、c三個數據應滿足的一個等式關系_____。
(3)小組成員小宇無意間發現步驟⑤集氣瓶內的水中滴加幾滴石蕊試液,會變紅。這一現象使組內成員積極地開展討論,小玉認為是由于二氧化碳溶于水,使溶液顯酸性,但小張馬上反對: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而實驗中又沒有產生二氧化碳,短時間內不可能使溶液顯酸性。請根據正確的觀點,對變紅現象提出大膽的猜想:_____。
(4)上述實驗中,若集氣瓶內的導管沒有被液面封住,則導致測量的結果將_____(選填“偏大”、“偏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為了研究用向上排空氣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氧氣濃度是否有差異,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利用下圖裝置進行探究。具體操作為:加熱高錳酸鉀固體,分別用兩種方法各收集三瓶氧氣,并使用氧氣傳感器測定收集到的氧氣濃度,數據見下表。
收集方法 | 向上排空氣法 | 排水法 | |||||
氧氣濃度% | 79.6 | 79.7 | 79.9 | 90.0 | 89.8 | 89.3 | |
氧氣平均濃度% | 79.7 | 89.7 |
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實驗室加熱高錳酸鉀固體制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_____。
(2)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時,以_____為氧氣集滿的標準;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以觀察到_____為氧氣集滿的標準。
(3)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到的氧氣濃度只有80%左右的原因有_____。
A 氧氣的密度與空氣的密度接近
B 加熱高錳酸鉀固體產生氧氣的濃度只有80%左右
C 當觀察到帶火星木條復燃時,集氣瓶內還有空氣
D 當氧氣進入集氣瓶時,瓶內空氣與進入的氧氣相互擴散
(4)以上實驗說明:_____法收集到的氧氣更純凈。實驗中有些實驗必須用排空氣法收集氧氣來進行,請你舉例說明。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