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根據題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線可知:A、B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都是隨溫度升高而增大,而C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少;t1℃時,A的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種方法是:降溫、加溶質、恒溫蒸發溶劑;t2℃時,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關系是:A>B>C;將t2℃的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不會析出晶體的是C.
解答 解:(1)t1℃時,A的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種方法是:降溫、加溶質、恒溫蒸發溶劑;故答案為:降溫(或加溶質或恒溫蒸發溶劑等);
(2)由溶解度曲線可知:t2℃時,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大小關系是:A>B>C;故答案為:A>B>C;
(3)將t2℃的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不會析出晶體的是C,因為C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少,故答案為:C;
點評 本考點考查了溶解度曲線及其應用,通過溶解度曲線我們可以獲得很多信息;還考查了有關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相互轉化等,本考點主要出現在選擇題和填空題中.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反應①中生成的氣體對環境有污染 | |
B. | 反應②中氯化物的總質量保持不變 | |
C. | 反應①、②中鈦元素的化合價都改變 | |
D. | 反應②中氬氣作為保護氣不參加反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反應過程中化合價改變的元素有H、O、S、I | |
B. | 涉及的反應類型有分解反應和化合反應 | |
C. | 理論上,每生成16gO2,就能得到2gH2 | |
D. | 理論上,每分解18gH2O,就需向體系內再補充32gS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硝酸銨固體溶于水是吸熱過程 | |
B. | 乙醇與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 |
C. | 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一定大于不飽和溶液 | |
D. | 氯化鈉溶液能夠導電是因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動的離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