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鐵和銅是兩種常見的金屬下列比較中錯誤的是
A. 都具有良好的導電、導熱性 B. 都能與氧氣發生氧化反應
C. 都能與稀硫酸反應 D. 鐵能置換出銅而銅不能置換出鐵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要求發達國家限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以控制日趨嚴重的溫室效應.
(1)綠色植物通過________作用吸收二氧化碳.
(2)科學家采用”組合轉化“技術將二氧化碳和氫氣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條件下反應生成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X和水,2CO2+6H2═X+4H2O請寫出該化工原料X的化學式__________
(3)為了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質,康康用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進行了如圖的實驗.
觀察到Ⅰ、Ⅱ中的小花均不變色,Ⅲ中的小花變為紅色,請回答:
①此實驗得出的結論是什么?__________
②老師認為此實驗還不足以證明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了酸,請補充實驗加以證明.______________
(4)為了減少CO2的排放,某同學依據所學知識,設計了如下方案.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你認為該同學的思路能減少CO2的排放嗎?請簡述理由.__________
(5)為減緩溫室效應對環境的影響,你能做些什么______?(列舉一條具體措施)
(6)10gCu和CuO的混合物在加熱情況下通入CO充分反應后,冷卻得固體質量為8.4g,求原混合物中CuO質量分數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蔗糖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物質,某興趣小組對“蔗糖的組成”進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小組同學認為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一氧化碳和水轉化成葡萄糖和氧氣,進一步轉化為蔗糖,故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氫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實驗驗證】
方案一:小明將蔗糖在氧氣中燃燒,檢驗到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結論“蔗糖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
小剛認為該方案不合理,不能確定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____________.
方案二:小剛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實驗開始先通入一會兒氮氣,然后關閉彈簧夾,點燃酒精燈給蔗糖加強熱.
(1)觀察到________出現,說明蔗糖中含有氫元素和氧元素.
(2)觀察到硬質玻璃管中殘留有黑色固體,他猜測該黑色固體是單質碳,并繼續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另選試劑進行了驗證單質碳的實驗.實驗過程和現象如下:
實驗過程 | 實驗現象 |
__________,點燃酒精燈加熱 | ①硬質玻璃管中的黑色固體劇烈燃燒,發成白光; ②__________ |
寫出上述實驗過程中一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實驗結論】蔗糖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
【拓展交流】方案二中,先通入一會兒氮氣的原因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通過半學期的化學學習,你認為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的白霧
B.與水具有相同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是水中的原子
C.由一種元素組成的物質叫做單質
D.分子、原子、離子都是構成物質的粒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蝦青素(C40H52O4)是一種具有極強的抗腫瘤、抗氧化性能的物質,可增強動物免疫力。下列有關它的說法正確的是
A.蝦青素是一種氧化物
B.蝦青素是由96個原子構成
C.蝦青素的相對分子質量是596
D.蝦青素中碳、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0:13: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高錳酸鉀制氧氣,并用排水法收集錯誤的是
A. 先檢查裝置氣密性后裝藥品 B. 先在試管口放蓬松的棉花后塞緊橡皮塞
C. 先將導管放入集氣瓶中后加熱 D. 實驗結束時先移導管后熄滅酒精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請從35-A或35-B兩題中任選1個作答,若兩題均作答,按35-A計分。
35-A | 35-B |
該裝置可用于實驗室制取氧氣。 (1)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2)當收集滿氣體后,應該先將導氣管移出水槽再熄滅酒精燈,原因是______。 (3)除排水法外,氧氣還可以采用的收集方法是______。 | 集氣瓶中盛有少量二氧化錳,向其中加入適量過氧化氫溶液,然后進行鐵絲燃燒的實驗。 (1)加入過氧化氫溶液后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 (2)加入的過氧化氫溶液除了能產生氧氣外,另一個作用是______。 (3)鐵絲燃燒時觀察到的現象有劇烈燃燒、放出熱量、______、生成一種黑色固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