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爆竹聲中一歲除”燃放煙花爆竹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近年灰我國許多大、中城市都對煙花爆竹實施了“禁放“或者”限放“,民族文化為什么受到限制,好奇心驅使小明,小強、小亮三位同學,他們決定對煙花爆竹進行展開實驗探究.
[提出問題]煙花爆竹燃放時會產生什么氣體?
[查閱資料]我國傳統的黑火藥的標準配方為:硝酸鉀75%、硫磺l0%、木炭l5%,因為黑火藥中的硫磺成分具有著火溫度低、燃速快等性質,因而使黑火藥容易點火,使得在生產過程中硫的使用量過大.
(2)CO2和SO2均能使石灰水變渾濁;
[猜想]煙花爆竹燃放時會產生CO2和SO2
[實驗過程]他們設計的實驗探究過程如圖1實驗開始前應先檢查 ,再點燃酒精燈,已知2處為從爆竹中取出的少量的火藥,根據實驗設計要求應當還要用到 色的高錳酸鉀溶液和石灰水,則3中應放的是 ,4中應放的是 ,若猜想正確,4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結果證明原猜想正確,
[實驗反思]
(1)裝置中氣球的作用是 ,
(2)已知 硬質玻璃管中發生的反應有S+2KNO3+3C═3CO2+N2+X,則X的化學式為 .該玻璃管中還發生的反應 (寫化學方程式)搞清煙花爆竹的基本原理和實驗中產生的氣體之后,該興趣小組又利用春節期間測定市區某煙花爆竹集中燃放點處二氧化硫的含量
[查閱資料]可用含有一定量碘的溶液測定空氣中的SO2含量,反應方程式是:SO2+I2+2H2O=H2SO4+2HI.
[測定裝置]:甲同學設計了如圖2所示的實驗裝置:
[測定步驟]:
(一) 配制一定濃度的稀碘溶液
(二)二氧化硫含量的測定
(1)將一定濃度、一定質量的稀碘溶液放于洗氣瓶中,并滴入幾滴稀淀粉溶液,此時洗瓶中溶液的顏色為藍色.(淀粉遇碘單質呈藍色)
(2)3位同學分別設計好的裝置來到燃放點,打開a,關閉b用注射器抽取100mL燃放點空氣.再關閉a,打開b,再緩緩推動注射器,將氣體全部推入滴有淀粉的碘水溶液中,重復上述操作多次,直到溶液剛好變成無色,記錄抽氣的次數
(3)3位同學使溶液剛好變成無色時抽氣的次數分別為50、60、65次, 次的最接近真實值,另兩位同學不準確的原因為
(4)最終我們通過計算可以確定燃放點的二氧化硫含量是否超標.
[測定反思]
(1)小明經過思考后認為在測定時可將圖3所示的多孔球泡放入洗氣瓶中,你認為加此儀器的好處是 .
(2)小強同學認為:實驗方案需要抽氣的次數太多,操作麻煩.與小亮討論后,決定對設計的實驗加以調整,以減少抽氣的次數,他們調整的方案可能是 .
(3)三位同學經過對煙花爆竹的研究,明白了國家“禁放”的和“限放”的原因,你認為原因的是
A 減少噪聲污染 B 減少固體廢棄物污染 C 減少大氣污染 D 減少粉塵污染.
實驗探究物質的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書寫化學方程式、文字表達式、電離方程式.. | |
專題: | 科學探究. |
分析: | [實驗過程]根據該裝置需要氣密性較好的要求判斷開始時的操作,根據高錳酸鉀溶液能被二氧化硫褪色,以及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變渾濁分析解答; [實驗反思](1)根據該反應進行時較劇烈容易導致裝置內氣壓偏大分析氣球的作用; (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的應用以及該反應的產物中還含有二氧化硫分析解答此題; [測定步驟]: (二)二氧化硫含量的測定 (3)根據次數越少說明反應越充分的原理判斷那一次的反應更充分一些; [測定反思](1)根據接觸面積越大反應越充分分析多孔球泡的作用; (2)根據碘液的質量決定消耗的氣體量分析解答; (3)根據燃放煙花爆竹的產物分析燃放煙花爆竹的危害; |
解答: | 解:[實驗過程]由于該裝置需要氣密性較好,所以首先對該裝置要進行氣密性檢查的處理,由于二氧化硫具有漂白作用能使紫紅色高錳酸鉀溶液褪色,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均能使石灰水變渾濁,所以應首先檢驗二氧化硫,而后利用二氧化碳能使石灰水變渾濁的特征檢驗二氧化碳; [實驗反思](1)由于該反應進行時較劇烈容易導致裝置內氣壓偏大,所以放上氣球可有效地對裝置內的壓強起到緩沖作用; (2)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反應前后各原子的種類及個數不變,S+2KNO3+3C═3CO2+N2+X中反應前硫原子、鉀原子、氮原子、氧原子和碳原子分別是1、2、2、6、3,而反應后的碳原子、氧原子、氮原子分別是3、6、2,故X為K2S;由于該反應的產物中還含有二氧化硫,所以還會發生S+O2 [測定步驟]: (二)二氧化硫含量的測定 (3)依據實驗敘述可知使用的氣體量越小說明反應的越充分,也更接近準確,所以50最接近準確值,次數越多說明每次反應不充分; [測定反思](1)采用多孔球泡能大大增加反應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充分,效果會更好一些; (2)由于碘液的質量決定消耗的氣體量,所以要想減少次數節約時間,就應該減小碘溶液的質量; (3)根據燃放煙花爆竹爆炸噪音以及的產物中含有污染空氣的二氧化硫氣體、燃放后的固體廢棄物和粉塵等污染物的存在,所以選項中A、B、C、D均是被選的答案; 故答案為:[實驗過程]裝置的氣密性;紫紅; 高錳酸鉀;澄清石灰水;Ca(OH)2+CO2=CaCO3↓+H2O; [實驗反思](1)起到實驗時對氣體的緩沖作用; (2)K2S;S+O2 [測定步驟]: (二)二氧化硫含量的測定 (3)50;二氧化硫未能與溶液充分反應; [測定反思](1)增加了反應物的接觸面積,使反應更加充分; (2)減少碘液的量; (3)A、B、C、D; |
點評: | 此題是一道實驗探究題,屬于起點高而落點低的基礎性問題,只要能認真分析相關要求并結合相關的基礎知識就能順利解題;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水與人類的生活和生產密切相關。
①右圖所示是水的電解實驗,試管a中收集的氣體是 ;為了增強水的導電性,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硫酸溶液,現有100克8%的硫酸溶液,通電一段時間后,硫酸溶液的質量分數變為10%,則電解了 克的水。電解后的水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為什么?
②今年春季,農墾大部分地區發生的旱災提醒我們:保護水資源刻不容緩!請說出你在日常生活中節約用水的做法(只答一條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化學實驗小組同學將鐵粉投入硫酸銅溶液中,發現生成紅色固體物質的同時有較多的氣泡放出.生成的是什么氣體呢?同學們決定進行探究.探究前老師提示,該反應生成的氣體只有一種.
【提出猜想】放出的氣體可能是SO2、O2、H2,提出猜想的依據是 .
【查閱資料】SO2易溶于水,化學性質與二氧化碳有相似之處,它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生成CaSO3.
【方案設計】依據上述猜想,實驗小組同學分別設計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學認為是O2,則檢驗方法是 .
(2)乙同學認為是SO2,則只需將放出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看澄清石灰水是否變渾濁.寫出SO2與Ca(OH)2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實驗小組同學合作設計了如下組合實驗方案,排除和驗證猜想的氣體.
實驗開始時,先將收集到的氣體從a通入一段時間后,再點燃C處酒精燈;這樣操作的目的是 .
實驗過程中發現A裝置中溶液不變渾濁,C裝置中表面含CuO的銅網由黑色變為光亮的紅色;
【結論】鐵粉與硫酸銅溶液反應時,產生的氣體是 .
【思維拓展】由上述實驗可以推出,硫酸銅溶液中可能含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小明發現家中一枚戒指生滿了銅綠,他和同學利用這枚戒指展開了研究性學習。
【查閱資料】真金在空氣中不會生銹,生滿銅綠的“金戒指”材質為銅鋅合金;銅長期露置在潮濕的空氣中能生成銅綠,其主要成分是堿式碳酸銅,堿式碳酸銅受熱易分解生成CuO、H2O和CO2。據上述資料可推知,堿式碳酸銅由__________種元素組成。
【實驗探究】將該枚戒指加入過量稀鹽酸中,有氣泡產生,溶液由無色逐漸變為藍綠色。
⑴小明認為:氣體中除了含有CO2,還可能含有少量__________。實驗室常用__________的方法檢驗這種可能含有的氣體。
⑵小紅認為藍綠色溶液中的溶質只有氯化鋅。小華認為溶液中的溶質除了氯化鋅外,還應該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他取適量上述藍綠色溶液,加入光亮的鐵片,觀察到了觀察: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證實了自己的觀點。
⑶小娟取適量新制的FeCl2溶液,加入鋅粒,一段時間后,溶液顏色變淺。結合小華的實驗可推知:鐵、鋅、銅三種金屬的活動性由弱到強的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為a、b、c三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 將t2℃的a、b、c的飽和溶液降溫到t1℃,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的關系是b>a=c |
| B. | t1°C時,將20gc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70克飽和溶液 |
| C. | t2°C時,a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一定大于b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 |
| D. | t1°C時,a、b、c的飽和溶液中,溶質質量分數最大的是b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被授予以色列科學家丹尼爾.謝赫曼,以表彰他在發現準晶體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貢獻。準晶體可能具有下列性質,其中屬于化學性質的是
A、密度低 B、耐磨損 C、導電性差 D、抗氧化性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低碳生活”是指返璞歸真地去進行人與自然的活動,要求減少生活作息時間所消耗的能量,從而降低碳的排放。下列活動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 )
A.短時間不使用電腦,將其轉為休眠模式 B.講究衛生,盡量多用一次性餐具
C.減少使用私家車次數,多乘公交或騎自行車 D.開發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化學用語填空:
①2個氧原子 ▲ ;②鐵離子 ▲ ;③水中氧元素顯-2價 ▲ ;④銨根離子 ▲ ;⑤2個氮分子 ▲ ;⑥人體缺乏 ▲ 元素時,會導致骨質疏松、畸形;⑦地殼中最多的金屬元素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