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一些書法家、畫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書寫或繪制的字畫能夠保存很長時間而不變色,這是因為單質碳具有 ( )
A.可燃性 B.還原性 C.在常溫下,化學性質不活潑 D.吸附性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燃燒是人類最早利用的化學反應之一,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在化學反應中只有燃燒才能放出熱量
B.物質與氧氣發生的反應都是燃燒
C.煤、石油、天然氣燃燒都放出大量的熱,都是重要的燃料
D.只要達到燃燒所需的最低溫度,可燃物就能燃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三國演義》中的“赤壁之戰”,曹操率百萬水師乘船橫渡長江,聲勢浩大,卻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來的東風弄得大敗而逃。用燃燒三要素回答以下問題: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進曹軍的連環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著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起火后曹軍的部分船只逃脫,這些船沒被燒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明“借”來的“東風”不僅使火勢吹向曹營,還為燃燒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使火勢燒得更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同學模擬工業煉鐵原理,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取8g氧化鐵,通入足量一氧化碳,充分反應后,冷卻,將玻璃管中的固體移入盛有49g硫酸溶液的燒杯中,恰好完全反應。
(1)該同學首先按如圖所示裝配好儀器,檢查了氣密性并裝好儀器,接下來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只寫一步即可)。
(2)計算硫酸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要求寫成計算推理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取銅、鋅混合粉末,在空氣中充分灼燒后,加入稀硫酸至固體恰好溶解,再加入一定量的鐵粉,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
(1)濾渣中一定有 ;濾液中溶質一定有 。
(2)設計實驗方案,探究濾渣成分和與濾渣成分對應的濾液中溶質成分,寫出實驗操作、預期現象及結
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同學利用“多米諾骨牌“效應,設計了如下氣體制取與性質驗證的組合實驗。打開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很快看到E中導管口有氣泡冒出,且溶液由紫色變紅色。請看圖回答問題:
(1)A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B中白磷不燃燒,原因是 。
(2)C、D中看到的現象分別是 、 。
(3)用化學方程式表示E中顏色變化的原因 ;
用F裝置收集氣體的依據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請回憶你曾觀察、學習過的一組實驗。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紙花,分別按下圖進行實驗。
請根據圖示進行思考并回答下表中的問題:
(I) | (II) | (III) | (IV) | |
現象 | 紫色紙花變紅 | 紫色紙花不變色 | 紫色紙花不變色 | _____________ |
分析 | ①實驗(III)驗證了 : 實驗(Ⅳ)驗證了 ②通過實驗(I)、(Ⅳ),可驗證酸的一條化學性質是 : ③實驗(Ⅳ)結束后,將紙花用酒精燈小心加熱烘烤后紙花又變紫,說明碳酸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以下實驗的實驗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
A.鐵在空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體
B.將硫酸銅溶液氫氧化鈉溶液混合,產生白色沉淀
C.分別點燃一小塊純棉纖維和羊毛纖維,都能產生了燒焦羽毛的氣味
D.把點燃的木條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木條熄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小明和小華同學在實驗后被老師安排處理實驗室的廢液和廢品。
(1)老師告訴小明廢液是由碳酸鈉、稀鹽酸和澄清石灰水混合而成。小明同學取少量上層清液加入適量的氯化鈣溶液,出現白色固體,說明上層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質是_________(填化學式,下同)和_________,證明廢液不是中性需要處理后才能排放。
(2)小華同學發現一種廢品是白色固體,可能是氫氧化鈉、氯化鈉和硝酸銨中的一種。小華選擇了一種試劑,通過實驗并觀察現象,很快鑒別出了上述物質,他選擇的試劑是_________。
(3)鹽酸溶液應密封保存,否則會導致其溶質質量分數_____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