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a 是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圖b 是鋁原子結構示意圖,圖C 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 代表三種不同元素。
(1)由圖a 可知,銫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________;
(2)圖b 方框內的數字是_____ ;該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去電子,形成穩定結構,其離子符號為__________________;
(3)有關圖C 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號)。
A.原子序數:Z>Y B.核外電子數:X=Y C.Y 和Z 同處于第二周期
132.9 3 Al3+ A 【解析】(1)由圖a 可知,銫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32.9。(2)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故圖b 方框內的數字是13-2-8=3,該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3個電子,形成穩定結構,其離子符號為Al3+;(3)A.同一周期,由左至右,原子序數依次遞增,故原子序數:Z>Y ,正確;B.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X屬于第二周期,Y屬于第三周期,故核外電子數:X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泰興市2018屆九年級3月階段性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結合下列實驗常用裝置,回答有關問題。
(1)寫出圖中標有字母的儀器的名稱:a __________,b___________。
(2) 實驗室用加熱氯酸鉀與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應選擇的發生裝置是_______(填序號),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選用F裝置來收集氧氣的理由是___________。制得氧氣用來做右圖所示的實驗,發現G中鐵絲劇烈燃燒,H中鐵絲不燃燒,則對比裝置G和H,可以得出可燃物燃燒的條件是________。
(3) 實驗室檢驗二氧化碳的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若要獲得干燥的二氧化碳,可將B裝置和D裝置用___________(填實驗用品)連接,并在D中盛放_______(填名稱)試劑,如用E裝置收集該氣體,則氣體從_______端進入(填“①”或“②”)。
(4) 某同學利用圖中的A、F來組裝一套實驗室制取甲烷的裝置,據此推測實驗室制取甲烷的反應原理應為下列方法中的______________(填序號)。
A.CO和H2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 B.加熱無水乙酸鈉和堿石灰的固體混合物
C.常溫下碳化鋁和水反應 D.將某些有機物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發酵
長頸漏斗 水槽 A 2KClO32KCl + 3O2↑ 氧氣不易(微)溶于水 溫度達到著火點 Ca(OH)2+CO2====CaCO3↓+H2O 膠皮管 濃硫酸 ① B 【解析】(1)根據常見儀器解答;(2)根據反應物的狀態、反應條件解答;根據氯酸鉀在二氧化錳的催化及加熱的條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鉀和氧氣解答;根據氧氣不易溶于水解答;根據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解答;(3)根據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反應...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中山市教育聯合體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3月聯考質量檢測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小紅學堿的性質時做了如圖兩個實驗,并把兩個實驗的濾液都倒入了一個燒杯中,結果燒杯中產生了少量氣泡,最終還有白色沉淀生成。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①中酚酞溶液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②中濾液的溶質除有氫氧化鈉外,還有________________(填化學式)。
(3)燒杯中產生白色沉淀物的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
(4)小紅對燒杯中的溶質的成分進行探究:小紅認為除有NaCl外,還可能含有:
猜想1:還可能含有CaCl2
猜想2: 還可能含有___________,為了驗證猜想1提出方案如下: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取燒杯中的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加入Na2CO3溶液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猜想1正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中山市教育聯合體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3月聯考質量檢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通過下列化學反應不能達到目的的是
A. 制氯化銅:Cu+2HCl===CuCl2+H2↑
B. 用稀硫酸除去銅粉中的少量氧化銅:CuO+H2SO4===CuSO4+H2O
C. 用鹽酸除鐵銹:6HCl+Fe2O3=2FeCl3+3H2O
D. 用小蘇打治療胃酸過多癥:NaHCO3+HCl===NaCl+H2O+CO2↑
A 【解析】A、在金屬活動順序表中,銅排在氫的后面,故不能和鹽酸反應,不能達到目的;B、稀硫酸可以和氧化銅反應,但不能與銅粉反應,故可通過稀硫酸除去銅粉中的少量氧化銅,硫酸銅溶于水,碳粉不溶于水,通過過濾可分離二者,能達到目的;C、用鹽酸除鐵銹:6HCl+Fe2O3=2FeCl3+3H2O,能達到目的;D、小蘇打是碳酸氫鈉,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正確的化學方程式為:NaHCO...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2018年九年級中考一模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在探究堿的化學性質時,完成了如下左圖所示的兩個實驗。實驗后,小明同學將廢液倒入同一廢液缸中,發現混合廢液渾濁并顯紅色。請你完成下列問題:
(1)A實驗中發生反應的現象為 。
(2)B實驗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3)【提出問題】廢液中,能使酚酞溶液變紅的物質可能是那些呢?
【作出猜想】猜想一:廢液中,能使酚酞溶液變紅的物質可能是氫氧化鈉;
猜想二:廢液中,能使酚酞溶液變紅的物質還可能是 ;
猜想三:廢液中,能使酚酞溶液變紅的物質還可能是氫氧化鈣;
【實驗驗證】同學們對可能含有的堿性物質進行確定,取一定量的廢液過濾,向濾液中逐滴加入稀鹽酸,根據反應現象得到了如上右圖所示的圖像。
【結論】分析圖像數據得出,廢液中使酚酞溶液變紅的物質一定是 ,一定不是 。
【拓展提高】為了使以上廢液實現安全排放,你的做法是 。
(1)溶液由紅變為無色 (2)Ca(OH)2+Na2CO3==CaCO3↓+2NaOH (3)碳酸鈉(碳酸鈉、氫氧化鈉或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碳酸鈉;氫氧化鈉、氫氧化鈣;加入適量稀鹽酸,使溶液恰好變為無色時再排放 【解析】 試題分析:(1)滴有酚酞試液的氫氧化鈉溶液顯紅色,加入鹽酸的過程中的現象為溶液由紅變為無色;(2)碳酸鈉溶液與氫氧化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a(OH)2+Na2CO3=...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2018年九年級中考一模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甲、乙兩同學在實驗室制取CO2和O2時,無論選擇什么藥品,他們都能選用的裝置是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2018年九年級中考一模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以下是中國利用竹子造紙的過程,其中肯定有化學變化的步驟是
A.砍下竹子于水塘浸泡 B.加堿液煮料成紙漿
C.將紙漿撈起過濾水分,成為紙膜 D.壓緊晾干紙膜
B 【解析】 試題分析: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本質區別在于變化前后是否有新物質生成。如果有物質生成為化學變化,反之為物理變化。A 砍下竹子于水塘浸泡,沒有新物質生成,為物理變化;B加堿液煮料成紙漿,物質的成分發生改變為化學變化;C將紙漿撈起過濾水分,成為紙膜,沒有新物質生成,為物理變化;D壓緊晾干紙膜沒有新物質生成,為物理變化。故選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東營市2018屆九年級下冊第一次月考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圖像能正確反映對應變化關系的是( )
A. A B. B C. C D. D
C 【解析】A、紅磷和氧氣在點燃的條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恢復到室溫時,氣體體積減小,壓強不會回到原來的數值,錯誤;B、每64份質量的銅和硝酸銀反應生成硝酸銅和216份質量的銀,反應后固體質量先增大,然后不變,錯誤;C、向兩份完全相同的稀鹽酸中分別加入鋅粉、鎂粉,由于鎂粉和鋅粉是足量的,所以產生氫氣質量應該相等,正確;D、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氣,所以氧元素的質量先減小,...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山東省2018屆九年級4月中考模擬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豆腐是人們喜愛的食物,營養豐富,能為人體提供所需的多種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C6H13NO2),關于亮氨酸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亮氨酸是氧化物
B. 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27.3%
C. 一個亮氨酸分子由22個原子構成
D. 亮氨酸中碳、氫、氮、氧四種元素的質量比為6:13:1:2
C 【解析】A、氧化物只有兩種元素組成,而亮氨酸是由四種元素組成的,錯誤;B、亮氨酸中碳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100%≈55%;錯誤; C、一個亮氨酸分子是由6個碳原子、13個氫原子、1個氮原子和2個氧原子構成的,故一個亮氨酸分子由22個原子構成,正確;D、亮氨酸中各元素質量比C:H:N:O為:(12×6):(1×13):14:(16×2)=72:13:14:32;錯誤。故選C。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