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下列實驗裝置圖,按要求回答下列問題:
![]() |
(1)寫出標有序號的儀器名稱: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實驗室制取CO2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取并收集該氣體應選擇的裝置是______________(填序號);若想控制反應速率,可以將儀器②用______________代替;檢驗該氣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選擇與制取CO2相同的發生裝置來制取O2,則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基本反應類型是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推理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
A.堿溶液能跟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所以堿溶液能吸收CO氣體
B.置換反應生成單質和化合物,但是有單質和化合物生成的反應不一定是置換反應
C.化學變化中分子種類發生改變,所以分子種類發生改變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
D.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一定是酸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26.A、B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
請回答問題:
(1)t1℃時,A物質的溶解度 B物質
的溶解度;(填“>”“<”或“=”)
(2)將B物質的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的
方法有 ;(填一種即可)
(3)t2℃時,將50gA物質加入100g水中,充分
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質量為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是甲、乙兩種固體的溶解度曲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t1℃時,甲溶解度是30g
B. 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C. 乙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
D. t2℃時甲、乙溶液質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2.5微米的顆粒物,是造成灰霾現象的罪魁禍首.下列措施不能有效減少PM2.5排放的是( )
| A. | 減少燃煤量,使用清潔能源 |
| B. | 控制機動車污染的排放,提升燃油品質 |
| C. | 多部門齊抓共管,減少揚塵污染 |
| D. | 建立區域聯合機制,發布大氣霧霾預警信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NaCl、NaNO3、MgCl2、CuSO4、中的一種或多種物質組成。小明為了探究其成分,設計并完成了如下圖所示的實驗。
根據以上實驗,回答:
(1)操作①是
(2)原固體粉末中一定沒有的成分是
(3)生成沉淀A的化學方程式是
(4)根據上述實驗 (填‘能’或‘不能’)確定原固體粉末中含有NaCl、Na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