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工業上從液態空氣中得到氧氣的過程是化學變化 | |
B. | 空氣中體積分數最大的氮氣 | |
C. | 氧氣能支持燃燒,供給呼吸 | |
D. | 計入空氣污染指數的指標包括PM2.5顆粒物 |
分析 空氣中各成分的體積分數分別是:氮氣大約占78%、氧氣大約占21%、稀有氣體大約占0.94%、二氧化碳大約占0.03%、水蒸氣和其它氣體和雜質大約占0.03%;工業上從液態空氣中得到氧氣的過程沒有新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不是化學變化;氧氣用途有:支持燃燒和供給呼吸.計入空氣污染指數的指標包括PM2.5顆粒物正確,固體顆粒物屬于粉塵污染.
解答 解:A、工業上從液態空氣中得到氧氣的過程沒有新物質生成是物理變化,不是化學變化,錯誤符合題意,故選項正確;
B、空氣中各成分的體積分數分別是:氮氣大約占78%、氧氣大約占21%等,因此空氣中體積分數最大的是氮氣,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項錯誤;
C、氧氣用途有:支持燃燒和供給呼吸,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項錯誤;
D、計入空氣污染指數的指標包括PM2.5顆粒物正確,固體顆粒物屬于粉塵污染,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項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考點考查了空氣中各種氣體的含量、用途和空氣的污染等,同學們要加強記憶有關的知識點,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應用,本考點基礎性比較強,主要出現在選擇題和填空題中.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圖1、圖2都表示鍶元素 | B. | 鍶原子的中子數為38 | ||
C. | 鍶在反應中通常顯-2價 | D. | 相對原子質量為87.62g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結論 |
①向燒杯中加入10mL氫氧化鈉溶液,并滴入幾滴酚酞試液 | ①溶液顏色變紅; | 酸和堿發生了中和反應 |
②再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硫酸,并不斷攪拌溶液. | ②不斷攪拌溶液至溶液顏色變成無色. |
實驗方案 |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甲同學的方案 | 取樣,滴入適量的氯化鋇溶液 | 出現白色沉淀 | 硫酸過量 |
乙同學的方案 | 取樣,滴入幾滴無色酚酞溶液 | 酚酞溶液不變色 | 酸、堿恰好完全反應 |
丙同學的方案 | 取樣,滴入幾滴紫色石蕊溶液 | 溶液變紅 | 硫酸過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物質 | 雜質 | 選用的試劑及操作方法 | |
A | CaCO3固體 | Na2CO3固體 | 加適量水,攪拌,過濾、洗滌 |
B | CO2 | CO | 通入氧氣點燃 |
C | KCl溶液 | K2CO3 | 加入適量的硝酸鈣溶液,充分反應后過濾 |
D | NH3 | 水蒸氣 | 通入盛濃硫酸的洗氣瓶中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NaHCO3溶液 | Na2CO3溶液 | |
加入稀鹽酸 | 產生氣泡 | 產生氣泡 |
加入CaCl2溶液 | 無明顯變化 | 溶液變渾濁 |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①取少量渾濁物加足量水后形成的無色溶液,加入過量CaCl2溶液,靜置. | ③產生白色沉淀 | 該渾濁物中含Na2CO3 |
②再取步驟①的上層清液,加入稀鹽酸 | 有氣泡冒出 | 該渾濁物中含 ④NaHC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選項 | 待提純的物質 | 除去雜質的方法 |
A | KCl(MnO2) | 加水溶解、過濾、洗滌、干燥 |
B | CaO(CaCO3) | 高溫煅燒直至固體質量不再減少 |
C | NaCl溶液(FeCl3) | 加入過量NaOH溶液、過濾 |
D | CO2(H2O,HCl) | 先后通過盛有濃硫酸、NaOH溶液的洗氣瓶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冰雪融化 白磷自燃 | B. | 桂花飄香 鋼鐵生銹 | ||
C. | 糧食釀酒 生鐵煉鋼 | D. | 粉碎石塊 鹽酸揮發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