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下列各物質中少量雜質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
選項 | 物質 | 所含雜質 | 除去雜質的辦法 |
A | CO2 | CO | 通過足量的灼熱氧化銅 |
B | N2 | O2 | 通過足量的灼熱銅網 |
C | H2 | 水蒸氣 | 通過盛有足量濃硫酸的洗氣瓶 |
D | CO2 | HCl | 通過盛有足量氫氧化鈉溶液的洗氣瓶 |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物質除雜或凈化的探究.. | |
專題: | 物質的分離、除雜、提純與共存問題. |
分析: | 根據原物質和雜質的性質選擇適當的除雜劑和分離方法,所謂除雜(提純),是指除去雜質,同時被提純物質不得改變.除雜質題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
解答: | 解:A、CO能與灼熱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與灼熱氧化銅反應,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 B、氧氣通過灼熱的銅網時可與銅發生反應生成氧化銅,而氮氣不與銅反應,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 C、濃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與氫氣反應,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 D、CO2和HCl氣體均能與NaOH溶液反應,不但能把雜質除去,也會把原物質除去,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 故選D. |
點評: | 物質的分離與除雜是中考的重點,也是難點,解決除雜問題時,抓住除雜質的必需條件(加入的試劑只與雜質反應,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同學對蠟燭的燃燒進行探究:
①點燃一支蠟燭,用一只燒杯倒扣在燃著的蠟燭上,蠟燭燃燒片刻后熄滅,如實驗一。
②再點燃蠟燭,然后吹滅,看到燭芯產生一縷白煙,用火柴點燃白煙,蠟燭重新被引燃,如實驗二。
③將粗細均勻的木條水平放在蠟燭的火焰上,稍加熱后觀察木條燃燒現象,如實驗三。
(1)操作①中,蠟燭能燃燒片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②中,關于白煙的成分,有同學做出了下列猜想:A.白煙是水蒸氣;B.白煙是石蠟固體小顆粒;C.白煙是二氧化碳。你認為上述猜想有道理的是(填序號)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該同學在做實驗一的過程中,發現罩在火焰上方的燒杯內壁被熏黑,你認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適的是( )
A.反復實驗,并觀察是否有相同現象
B.查找資料,了解石蠟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體是什么
C.認為與本次實驗目的無關,不予理睬
D.詢問老師或同學,討論生成黑色物質的原因
(4)木條處于外焰的部分最先變黑,說明蠟燭的外焰溫度最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小華用涼開水養魚,不久魚兒全死了.下列解釋合理的是( )
| A. | 涼開水中幾乎不含氧元素 | B. | 涼開水中幾乎不含氧原子 |
| C. | 涼開水中幾乎不含水分子 | D. | 涼開水中幾乎不含氧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Sb2O5是一種重要的阻燃劑.用X來生成該阻燃劑的化學方程式為:X+2H2O2═Sb2O5+2H2O.根據質量守恒定律,推斷X的化學式為( 。
| A. | SbO2 | B. | Sb2O3 | C. | HSbO3 | D. | H3SbO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家的主要工作是耕耘元素周期表”. 科學家根據元素的結構和性質,將它們科學有序排列成元素周期表的形式.請利用下表回答相關問題:
(1)硅原子的核電荷數為 .
(2)16號元素的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比較容易 (選填“得”或“失”)電子,該元素屬于 (選填“金屬”或“非金屬”)元素.
(3)寫出表中關于6號元素的一條信息
(4)分析上表可發現:每一橫行元素從左向右排列所遵循的一條規律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為檢查某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純度,取該樣品12g放入燒杯中,再向燒杯中加入35g稀鹽酸,恰好完全反應(雜質不參加反應),反應后燒杯中剩余固體物質和溶液共42.6g,
(1)反應生成CO2的質量為 g;
(2)石灰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分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金屬材料在生活、生產中應用十分廣泛。
(1)下圖A是金屬的一個應用實例,請說出利用了金屬的什么物理性質?(答出一點即可)
(2)右圖B是兩塊金屬片相互刻畫后,在純銅片上有明現的劃痕。該實驗探究的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多角度認識物質,能幫助我們更全面了解物質世界。以氧氣和二氧化碳為例,回答下列問題:
(1)認識物質的組成和構成
①從宏觀上看,氧氣和二氧化碳都由 (填“元素”、“原子”或“分子”,下同)組成。
②從微觀上看,氧氣和二氧化碳都由 構成。
(2)認識物質的性質
①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納米鐵粉在氧氣中可自燃生成氧化鐵,反應的 化學方程式為 。
②將蘸有酒精的棉芯點燃后放入燒杯中,向燒杯中緩緩傾倒二氧化碳,觀察到燒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滅(如圖)。說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質有 ,由此可推知的滅火原理是 。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復燃燒,操作方法是 。
(3)認識物質的制法
①某同學用軟塑料瓶自制氣體發生裝置,通過捏放瓶身可隨時控制反應發生和停止 (如圖4)。若利用該裝置制氧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為 。若利用該裝置制二氧化碳,無紡布包內藥品為 (寫名稱)。
②工業上常用液化空氣制氧氣,該過程發生 (填“物理變化”或“化學變化”)。
(4)辯證地認識物質
①量變引起質變。例如:碳在充足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氣中燃燒生成 (寫化學式)。
②功過相對論。從“二氧化碳導致溫室效應”的事實分析,“過”:使全球氣候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等;“功”: (舉一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