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讓我們一起走進“碳”的世界:
(1)“碳海綿”是已知最輕的固體材料(如圖所示),由碳元素組成,具有多孔結構,彈性好。它對石油有很強的吸附能力(不吸水),將吸入的石油擠出后仍可恢復原狀。下列關于碳海綿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填字母序號)。
A.具有吸附性 B.不可重復使用
C.可處理海上石油泄漏
(2)目前,人類以煤、石油、天然氣等含碳的化石燃料為主要能源。請從下列表格中分析,與煤相比,用天然氣做燃料的優點是 。
1g物質完全燃燒 | ||
產生二氧化質量/g | 放出熱量/kJ | |
甲烷 | 2.75 | 56 |
碳 | 3.67 | 32 |
請寫出天然氣燃燒的化學方程式: (2分)
(3)過多的二氧化碳會加劇溫室效應,但另一方面二氧化碳也是一種寶貴的資源。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可用于撲救檔案資料室發生的火災,這是因為 。(2分)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實驗操作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
A.給試管中液體加熱時,液體體積不超過試管容積的1/3
B.把燒杯置于鐵架臺的鐵圈上直接加熱
C.用量筒量取液體時,視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的最低處保持水平
D.實驗剩余的藥品,不能放回原試劑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有關分子和原子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B.分子可直接構成物質,而原子要先構成分子后才能構成物質
C.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分解產生原子,這些原子又重新組合構成別的分子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校興趣小組同學為探究鐵的化學性質,如圖進行了以下三個實驗,請回答有關問題:
(1)實驗一:所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2分),
實驗結束后可能產生的不良后果是 ;
(2)實驗二:關閉K一段時間后,觀察到導管內液面上升;打開K,滴加稀鹽酸,觀察到導管內液面下降,導管口有氣泡冒出,關閉K,導管內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導管內液面下降的原因是 。(用化學方程式解釋)(2分)
(3)實驗三:實驗觀察到的現象是: ,這一現象說明 (填“鐵”或“銅”)的活動性更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同學現用一只15mL的試管,要盛液體加熱時,最多可盛放液體 mL的液體;給試管中加入未指明用量的固體時,要取用 ,即只需 。用剩藥品處理:做到“三不一要”――不 ,不隨意丟棄,不 ,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我們已學習了簡單的物質分類,以下物質中既屬于純凈物又屬于氧化物的是
A.充分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后的剩余固體 B.水和冰的混和物
C.膽礬 D.潔凈的空氣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