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應前 | 反應后 | |
Ⅰ組 | 玻璃管和紅色粉末的總質量為37.3g | 玻璃管和固體物質的總質量為36.1g |
Ⅱ組 | 洗氣瓶和所盛溶液的總質量為180.0g | 洗氣瓶和瓶中物質的總質量為183.1g |
分析 (1)根據氧化鐵與稀鹽酸可反應及Cu在FeCl3溶液中發生的反應分析甲、乙判斷的正確性;
(2)①根據一氧化碳與空氣混合加熱可能會發生爆炸,在裝置A中先通C0氣體的作用是趕出玻璃管中的空氣進行解答;
②根據氧化鐵與一氧化碳的反應原理可知,反應后硬質玻璃管及所盛固體總質量減少的是氧化鐵中氧元素的質量;Ⅱ組實驗使用的是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吸收的可能不夠完全從而使實驗數據不準確,應該使用Ⅰ組數據進行分析;然后依據元素的質量分數或根據方程式利用差量法分析反應后固體中鐵粉的質量和固體的組成;
③依據反應原理及氧化鐵、鐵粉的顏色分析解答;
反思評價:考慮到CO有毒,排放到空氣中會污染大氣,應對尾氣進行處理.
解答 解:
(1)氧化鐵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鐵,生成的氯化鐵能與銅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氯化銅;根據題意:取少量紅色粉末于試管中,滴加足量稀鹽酸,振蕩后觀察,發現固體全部溶解,所以既有可能全部是氧化鐵,也可能是氧化鐵和銅的混合物,乙的觀點正確;
(2)①一氧化碳與空氣混合加熱可能會發生爆炸,在裝置A中先通C0氣體的作用是趕出玻璃管中的空氣;
②氧化鐵與一氧化碳反應生成鐵和二氧化碳,由此可知:反應后硬質玻璃管及所盛固體總質量減少的是氧化鐵中氧元素的質量;由圖中數據可知,固體質量減少,所以該固體中一定有氧化鐵,可能有銅;Ⅱ組實驗使用的是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吸收的可能不夠完全從而使實驗數據不準確,所以應該使用Ⅰ組數據進行確定;
設粉末中氧化鐵的質量為x
3CO+Fe2O3$\frac{\underline{\;高溫\;}}{\;}$2Fe+3CO2 固體質量減少
160 112 48
x 1.2g
$\frac{160}{x}=\frac{48}{1.2g}$
x=4g
粉末共有5.0g,其中氧化鐵4g,所以含有銅粉;
故答案為:(1)乙;(3)趕出玻璃管中的空氣;(4)Ⅰ;③.
點評 本題是一道綜合性探究題,解答時熟練掌握物質的性質、實驗的反應原理以及實驗注意事項是解決此類問題的關鍵,能很好的考查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它的部分分子已不再運動 | B. | 它的化學性質與水相似 | ||
C. | 它的分子之間沒有間隔 | D. | 它完全燃燒產物是CO2和H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 |
B. | 將盜版光盤潑上汽油燃燒處理 | |
C. | 控制PM2.5的排放,以減少霧霾天氣 | |
D. | 向煤炭中加入石灰石或生石灰作固硫劑,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物質 | 該物質與其它三種物質的不同之處 |
例:H2 | H2組成上不含碳元素,其它三種物質均含有碳元素 |
CO2 | CO2不具有可燃性,其他三種氣體具有可燃性 |
CH4 | CH4屬于有機物,其他三種氣體屬于無機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取適量該漂白液與燒杯中,放入有色布條 | 布條沒有明顯變化 | 該漂白液已完全失效 |
實驗步驟 | 預期實驗現象 | 實驗目的或預期結論 |
步驟①:取少量該漂白液于試管中,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靜置,觀察 | 產生沉淀 | 目的:除去Na2CO3 |
步驟②:取上層清液于試管中, 滴入無色酚酞試液觀察 | 試液變紅(或試液無明顯變化) | 結論:小潔(或小英)猜想成立;否則,另一位同學猜想成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